黑腐病是一种细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甘蓝外围叶片,也侵害叶球或球茎,甘蓝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幼苗发病,子叶呈水浸状,病苗自叶缘顶部凹陷处开始变黑,以叶脉为中心扩大,逐渐子叶枯萎垂下。叶片发病时,新叶变黑,苗枯死,那黑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及时对整株萎蔫、根系病变较重的植株应剪断其根茎,并对病穴进行重点杀菌处理;雨季病区烟田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并合理布局排水沟渠,避免病区水流向健区,造成交叉感染;使用“青枯立克”6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每亩用药量2斤/次,株用量500ml左右,连灌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那么甘蓝黑腐病有什么发病规律呢?

1.病原菌

甘蓝黑腐病是由甘蓝黑腐黄单胞杆菌Xa-nthomonascanpestris(Panmmel)Dowson侵染引起。菌体呈杆状,无芽孢,有荚膜,有极生鞭毛1根。革兰氏染色呈阴性。

2.侵染循环

病菌在种子或在病残体上或在种株上越冬。带病的种子播种后有时被害而不能出苗;有时出苗后,病菌由幼苗子叶叶缘水孔侵入,常常导致幼苗发病死亡。病残体上的病菌遗留在土壤中可存活1年以上,当病残体腐烂之后不久,病菌即死亡。田间通过雨水、灌溉水、昆虫、农事操作等传播病菌。病菌从虫伤口或从叶缘的水孔侵入,先在薄壁细胞内,后进入导管,再向上向下蔓延,造成系统性侵染。种株被害后,病菌由果柄的导管侵入,再进入果荚和种脐,致使种子内部带菌;病菌也可附在种子上,造成种子外部带菌。此外,带菌的粪肥,也可传播病菌。

3.发病条件

(1)发病与温湿度的关系病菌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5-39℃病菌均可以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湿度高、叶面结露或叶缘吐水、或高温多雨均有利于病菌侵入和发生发展。

(2)发病与害虫的关系如果害虫造成虫伤口,利于病菌侵入而发病。

(3)发病与种子的关系如果播种带菌的种子,则无病地变成病地,病地则病害加重。

(4)发病与栽培的关系病地重茬、播种过早、地势低洼、浇水过多、施带菌的粪肥,或耕作、喷药人为造成的伤口多,往往发病严重。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甘蓝黑腐病有什么发病规律的内容,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黑腐病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以便让植物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