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黑腐病病菌从果皮和果蒂部伤口侵入,形成深褐色常为圆形的病斑,病、健交界处明显,直径多为1.5cm左右,呈革质干腐状,病部极少见到绒毛状霉,易与炭疽病干疤症状混淆,那黑腐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及时对整株萎蔫、根系病变较重的植株应剪断其根茎,并对病穴进行重点杀菌处理;雨季病区烟田深挖排水沟,及时排水,并合理布局排水沟渠,避免病区水流向健区,造成交叉感染;使用“青枯立克”600倍液进行定植穴灌,每亩用药量2斤/次,株用量500ml左右,连灌2-3次,间隔时间为7—10天,那么柑橘黑腐病什么引起呢?

柑桔黑腐病菌主要以孢子附着在果实上越冬,也可以菌丝体潜伏在病枝叶组织内越冬,当温湿条件适宜时便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靠气流传播,在果园中侵染幼果。病菌从花柱痕或果面的任何伤口都可侵染,侵入后以菌丝体潜伏在组织内,到后期或贮藏期引起果实腐烂。柑桔黑腐病菌属于寄生性较弱的真菌,一般都只能通过果皮伤口或果蒂口侵入。因此,在管理、采收、贮运过程中,凡使果实受伤,都会增加受侵染的机会。黑腐病的发生与品种关系密切。橙类发病轻,椪柑、温州蜜柑、桔类发病较重。

柑桔黑腐病菌Alternariacitri菌丝生长和分子孢子形成条件,结果表明:病菌在27℃菌丝生长最快,在30℃产孢最多;甘露糖是最好的碳源,D-缬氨酸是最好的氮源,Czapek培养基是菌丝生长最适宜的培养基,桔叶汁培养基是产孢的最适宜培养基。

以上是小编介绍的柑橘黑腐病什么引起的内容,一旦发现柑橘得了这种病害要赶紧治理,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黑腐病的知识,那就继续关注本网生物灾害安全小知识库中的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