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是一组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已分离鉴定出12种包括B1、B2、G1、G2、M1、M2、P1、Q、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的的基本结构为二呋喃环和香豆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即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前者为基本毒性结构后者与致癌有关.M1是黄曲霉毒素B1在体内经过羟化而衍生成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的主要分子型式含B1,B2,G1,G2,M1,M2等.其中M1和M2主要存在于牛奶中.B1为毒性及致癌性最强的物质.一般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就可以测定出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下黄曲霉毒素如何产生的,供大家参考。

黄曲霉素是由黄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是目前发现的化学致癌物中最强的物质之一,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卵巢癌等.黄曲霉素具有比较稳定的化学性质,只有在280℃以上高温下才能被破坏,它对热不敏感,100℃/20小时也不能将其黄曲霉素完全去除.为了防止产生黄曲霉素,平时存放粮油和其他食品时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干燥、避免阳光直射,不用塑料袋装食品,尽可能在保存期内食用.生活中可改用茶树油、橄榄油等不易产生黄曲霉素的植物油.此外,不吃霉坏、皱皮、变色的食品.发霉的中划药含有大量的黄曲霉素,不宜再吃.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度霉素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