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黄曲霉毒素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且具有强烈致癌性,主要诱发肝癌,下面来看看黄曲霉毒素b1标准是什么吗?

中国食品卫生标准中规定了几种主要易受污染的食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允许量标准,玉米、花生、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允许量为≤20μg/kg。而欧盟等国于2002年对粮食,花生及其产品中的AFTB1含量进行的修订规定,人类直接使用的花生中AFTB1含量需≤2μg/kg,作为食品原料进口的花生AFTB1含量需≤8μg/kg。

一般在中性溶液中较稳定,但在强酸性溶液中稍有分解,在pH9-10的强碱黄曲霉毒素B1溶液中分解迅速分解成几乎无毒的盐,易被碱或强氧化剂破坏。其纯品为无色结晶,耐高温,分解温度为268℃,紫外线对低浓度黄曲霉毒素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不能改变其内部结构,当外部的反应条件去除,又能恢复到原来状态,所以,紫外线对其影响是可逆的。在自然条件下,食品中污染的黄曲霉毒素稳定性很强。受到黄曲霉毒素B1重污染的稻谷,室温下自然存放可长达20多年而不分解。

以上是小编介绍黄曲霉毒素b1标准是什么的内容,本网食品安全知识库中还有很多关于食品污染方面的知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可以让家人吃上更健康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