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一落地,银行理财产品不得再承诺保本,而披着“保本”外衣的结构性存款,瞬间成为银行理财替代品中的香饽饽。不过最近市场传言,部分银行发行的结构性存款,被地方监管部门叫停了,这是为什么呢?

一、什么是结构性存款?

结构性存款的基本结构为“存款+期权”,可以理解为:买了这个产品,大部分的钱是存进了普通存款,赚取固定利息,小部分则挂钩了利率、汇率、股票指数等资产价格,博取高预期收益。

举个例子,买了100万1年期结构性存款,假设银行1年期定期存款的利率为2%,那么银行会拿出约98万作为存款,一年后加上利息恰好是100万,保持产品“保本”;另外的2万,则用于投资金融衍生品,比如汇率、股票、股指、黄金等。如果赚了钱,就给投资者分红,如果赔了,就没啦。

二、结构性存款有哪点好?为什么会火?

结构性存款的好处就在,安全性和普通存款差不多,绝大部分产品能保本,而且有机会获得高预期收益,类似于银行理财产品中常见的“保本浮动预期收益”。

根据第三方网站监测数据显示,3月份到期的结构性存款的平均预期预期收益率为4.54%,平均到期预期收益率为3.73%,平均期限为5.4个月。

可以看出,虽然结构性存款实际到期预期收益率达不到预期预期收益率,但是这个预期收益也远高于定期存款,目前6个月定存的平均利率为1.67%,结构性存款利率是定期存款的2~3倍,都超过了余额宝。

另外,它的投资门槛最低5万,相比大额存单最低20万的门槛,要亲民许多。

鉴于以上特点,再加上银行理财“刚兑”受限,而结构性存款是表内资产,不受资管新规约束,因此成为银行的揽储利器,受到欢迎是自然而然的了。

三、结构性存款的风险?

第一点,是上面提到的实际到期预期收益率可能不及预期,投资者要有心理准备,毕竟是“保本浮动预期收益”。

第二点,是部分银行发行的“假结构性存款”,可能会面临监管风险。

“假结构性存款”有两种:

第一种是期权触发的可能性极小,预期收益率基本固定,产品并未挂钩到真实的金融衍生品;

第二种恰好相反,期权触发的可能性极大,最高预期收益率达成的可能性是100%。

这两类变种产品可以说是银行借“结构性存款”之名,行高息揽储之实,和银行理财承诺保本是一个性质,因此地方政府才会叫停。

总结:结构性存款和普通存款还是不一样的,相当于是一款“理财产品”。虽然风险并不高,但如果光冲着高预期收益去,你可能会失望。另外,部分结构性存款的违规操作,也引发了监管关注,风险较大,与其为了这几点预期收益操这份心,还不如去选择其他理财产品。

作者:刘涛/审核:赵溪>>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