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科学普及是不可或缺的。科普的目标之一是消除公众、科学和科学家之间的“多年误解”。没有对科学和科学家的理解和信任,大众科学必然会事半功倍。作为公众与科学之间的桥梁和纽带,科普人才的作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主要矛盾的转变和新时期科普事业的发展,科普人才的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本文对制约科普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一、制约科普人才发展的关键问题

(一)科普人才体系的界定不利于促进科普人才建设

科普人员是科普系统的重要子系统。在实际工作中,对科普的概念和内涵没有统一的认识,导致理论研究和日常科普工作对科普的理解和称谓不同。然而,这些不同的理解和称谓所指的科普人才的性质是相同的,但在统计科普人才的数量时会有差异,特别是在对科普人才类型的识别上。从以上对科普系统及其要素的分析中,不难发现,科普概念的界定不仅影响科普系统的边界和构成,还影响科普的功能和作用,还直接影响科普人才的界定。在对科普概念进行系统分析和理解的基础上,对科普人才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界定,这是研究科普人才现状的前提和基础。目前,科普人才的定义不够明确,导致科普人才建设的一些基础工作不够扎实。

(二)科普指导政策不连续

纵观科普人才政策的演变,发现科普人才战略规划呈现出从相对具体的内容单一发展到全面发展的趋势。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政策的横向跳跃和纵向间断不利于政策的落地和实施。因此,仍需完善相关政策,发挥协同效应,实现互补。

1.它在战略规划层面上是不系统的。政策和计划是一切工作的先导。本文对《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科普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1-2015)》和《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6-2020)》中科普人才的内容进行了分类和梳理。可以看出,在不同的时间点和不同的文件中,政策是不系统的,这不利于进一步的实施和执行。例如,《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中没有对实用人才和农村人才的描述。然而,在《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计划》(2011-2015年)中,有实用人才和农村人才的表述,而在《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中,没有发展这类人才的表述。

2.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它是不系统的。从历年国家科学素质行动点(2011-2018年)的内容,对科普人才的内容进行分类整理,可以看出不同类别的科普人才在历年的工作点上并不系统,不利于政策的持续推广和实施。

3.科普人员管理制度不协调。与科普人才管理体制相配套的改革尚未到位,仍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探索性。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弊端还没有完全消除,人才市场的调控机制还不完善,在观念、制度、机制和政策上还存在许多障碍,与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科普人才工作机制还不完善。特别是在人才的培养和吸引方面,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过去,在人才工作实践中取得的一些积极措施正在弱化,人才结构的宏观调整力度不够。这些是人才总量短缺和人才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目前,许多科普人才也意识到了科普的作用并愿意参与,但很少参与实际过程。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被媒体边缘化,或者即使他们参与了科学普及,也没有收到任何社会反响。一方面,当前的科研评价没有认识到科普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科普也没有纳入科普人才的绩效评价。

二。对策和建议

(一)进一步规范科普人才体系

1.科普人员分为两类。科普志愿者属于兼职科普人员。(1)促进专职科普人员专业化。建立健全专职科普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推进专职科普人员持证上岗和职称评定制度。在“职业分类仪式”中,要进一步补充和完善科普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快科普人员职称评定,增强专业认同感和归属感。(2)促进兼职科普人才的规范化。将兼职科普人才与科普志愿者相结合,并指导其注册。要依靠各级科技协会组织管理兼职科普人才。从招聘、培训和激励措施入手,形成严格的兼职科普人员管理机制,不断完善科普服务流程。

2.加快科普人才“五支队伍”建设。(1)科普管理人员。以各级科技协会组织的领导干部为重点,努力提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能力和行业管理水平。推进各级科协、学会、协会领导干部科普培训,建设一支理念先进、勇于创新、求真务实、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科普管理人才队伍。(2)科普企业管理人员。为适应科普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应着力培养科普企业的领军人才和职业经理人,建立以提高管理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科普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积极培育科普企业管理人才市场,拓宽国际学习和人才交流渠道。(3)科普专业技术人员。大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研发创新能力,重点加强科普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科普场馆专业人才和科普创作与设计、科普信息化、科普媒体、科普活动策划与组织、青少年科学教育等方面的高端人才,满足科普领域创新发展、智能发展和绿色发展的需求,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科普专业技术人才队伍。(4)科普技能人才。适应科普服务大众化、优质化、个性化的需要,大力推进科普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建设,提高科普场馆、科普基地、科普平台、科普活动单位、科普企业、科普公共服务机构等企事业单位服务技能人才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5)农村科普实用人才。围绕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推进农村科普实用人才建设,提高农村科普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大对扶贫骨干、示范户和重点村领导以及农村企业家的培训和培养力度,培养更多实用人才。

(二)系统推进科普政策的实施

1.多年来保持关键工作点和发展规划政策的一致性。每年的工作应该能够根据科技创新的现状提出科普人才的具体政策,但这些政策应该符合国家的总体政策和总体规划。因此,在制定政策时,要把握好发展规划的内容,把握好当年科普工作的重点,明确规定重点任务的行动和可选行动。

2.该政策应在运营层面实施。政策制定只是开始。科普人才政策的实施需要指导和监督相结合。它不仅需要其他科普部门的工作有机协调,还需要政策的分解和实施。它还需要建立全面的机制,如事后跟踪、监督、支持和奖励,以确保所有政策都能有效。

3.完善科普人才管理体系。与公众相比,科普人才大多是具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群体。他们是否参与科学普及以及他们是否在科学传播上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经济上可以忽略不计。然而,对科普人才工作机构的绩效评估,以及与之相关的同行之间的晋升、奖励、声誉和荣誉,可能会强烈影响他们对科普传播的投资。制度环境和圈文化对科普人员参与科普工作都有显著影响,其中制度环境的影响最大。(1)从政策层面推进。为了促进更多的科普人才参与科普,科普成果被系统地纳入科普人才评价范畴,使科普成为科普人才的主要业务之一,科普人才不再把投入科普的时间和精力视为“浪费”。(2)从文化层面进行认同。探索和改变当前科研机构的组织文化,使科学普及的重要性成为科研机构、研究所和科学界的共识,使科学普及人员以参与科学普及为荣,而不是视之为“无所事事”。(3)从技能层面提升。加强科普人才传播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普技能,使他们的科普活动更加有效,让他们感到更加充实和收获。

作者:朱红旗,赵立新·高宏彬,任溶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