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提出以下建议: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的城乡社区,共建共享幸福家园。这是党和国家重要文件首次提出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那么,什么是城乡社区治理的现代化?城乡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目标和内涵是什么?中国城乡社区治理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如何在社区科普过程中提高社区治理的现代化水平?只有准确理解和把握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义、内涵和目标,才能更好地理解我国社区科普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和新机制,从而在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推进科普工作,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做出更大贡献。

一、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定义、内涵和目标

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结合我国实际国情,现代城乡社区治理应该是以基层党组织为主导,以基层政府为主导,以人为本,多方参与,服务居民,共同治理的社区治理模式。其内涵是坚持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完善体制,整合资源,提升能力。其主要职能是管理公共事务、提供社区服务、管理公共资产、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表达社区利益、协调矛盾和纠纷、塑造社区文化和促进社区认同。现代城乡社区治理的目标是社区治理具有更高的合法性、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能够满足现代社会的整体发展要求。

二。社区治理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和新形势

为了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望、社区治理现代化的新要求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城乡社区治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城乡社区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和社会活力不够高,社区治理体系不够完善,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动力不够强;社区居民的人际关系松散,同一社区的许多居民互不认识,交流较少,社区凝聚力下降。社区中老年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到203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将达到社会总人口的25%左右。社区满足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压力将会增加。社区农业转移人口增加,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压力加大。社区居民有多样化的社会和文化需求。各种各样的大量信息充斥着社区居民的生活。社区公共积极能源服务信息传递面临挑战。

第三,社区治理现代化背景下的社区科普功能定位

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包括政治参与、经济参与、文化参与、社会参与等方面。要通过社区科普提高社区居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和参与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积极性。

提高社区凝聚力。过去的社区科普经验表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居民的整体参与率。社区居民在参与社区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增进相互了解,和谐邻里关系。未来,社区科普需要进一步发挥其在提高社区凝聚力方面的作用。

帮助减轻衰老的压力。安全用药、老年人保健常识、书画、教育活动和新技术等科普讲座是社区科普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相关活动,可以帮助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未来,社区科普将继续帮助社区缓解老龄化压力。

帮助农业向市民化转移人口。由于教育背景、科学素质、生活习惯等原因,从农业转移的人口将无法适应社区生活。社区科普工作不仅要开展丰富的劳动技能培训,帮助农业转移人口掌握就业技能,还要帮助他们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观念。此外,在开展科普活动的过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应具有参与意识和归属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城市生活。社区科普将成为帮助农业人口向市民化转移的重要手段。

四、在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构建社区科普工作新机制

(一)共建共享

促进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科普工作,要依靠社区居民,尊重居民意愿,把握居民需求,征求居民意见,了解居民个性化需求,形成以社区居民为实践主体的社区科普工作新机制。从“共建共享”的理念出发,社区科普活动的绝大多数参与者既是社区居民,也是社区科普资源的提供者。激发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科普工作的内在活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社区“有效行政、无效治理”的格局,通过提高自组织能力和自治理能力,提高了社区科普的效率。

(2)共同讨论和治理

社区居民的群体特征极其复杂,具有不同的年龄结构、职业背景、社会阶层、文化素质、人际网络、兴趣爱好等。这就对社会大众科学内容的选择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要应对各种大众科学需求是一项极其困难的任务。社区科普的内容选择应兼顾多种因素,既要考虑科普知识的普遍性,又要考虑科普对象的差异性。在最广泛普及科普的基础上,做好科普工作,并为不同的居民群体组织专门的科普活动。特殊科普应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和专业性,如为老年人或幼儿普及家庭护理知识。

在社区科普工作中,涉及的课题很多,涉及的课题范围很广,面临的困难也很多,这就需要社区居民和各个学科的有序参与。通过多学科的共同参与,建立了社区科普的有效过程和规则。在社区科普活动中,培养社区居民的科学意识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规则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相互信任和认同

支持、信任和理解是社区科普创新的重要目标。开展社区科普活动时,街道、社区、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的支持、信任和理解同等重要。这种支持、信任和理解不仅体现在对具体政策、资金和物质资源的支持上,还体现在对社区科普活动的广泛参与上。通过开展社区科普工作培养支持、信任和理解,社区居民能够真正实现归属感的获得,进一步提高社区治理水平和社区居民生活质量。

五、注重实现社区科普现代化过程中的治理能力

(一)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组织顶层设计和策划

各级科协组织开展社区科普特色研究,科学制定社区科普规划,提出社区科普工作的重点、目标和任务;搭建平台,整合资源,引导社会各界参与社区科普;制定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社区科普工作;充分依托社区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中国科普社区e站等科普设施,提高社区科普服务设施的利用率。加强对社区专职和兼职科普人员和志愿者的培训和服务,提高他们的科普服务能力,激发他们对科普工作的热情。

(二)发挥社区自治组织和志愿者组织在科普工作中的作用

成立以社区居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首,由居委会干部和驻区各单位负责人等组成的社区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社区志愿者协会、科普兴趣小组、科普业余协会等社区科普协会。由社区科普管理者、科学教师、科普专家、退休科技人员、大学生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居民建立。逐步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社区科普志愿者队伍。社区科普工作应当纳入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和志愿者组织应当共同努力,促进社区科普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资源的优势

坚持大规模联合、大规模合作机制,充分挖掘和整合社区辖区和相关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为社区科普工作服务。通过各种共建活动,有组织地向社区居民开放适合开展科普宣传的高校和企业的科研机构、实验室和生产车间,与高校联合开展社区科普活动,为当地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教育。

(四)增加社区科学经费

推进多元化筹资机制建设,加大社区科普经费投入。协商在驻区单位的各类大型科学站点建立社区科普教育基地,并共同建设和共享;利用科普宣传设施发布经审核的广告内容,吸引企业资助社区科普事业,形成双赢局面。通过众筹和众包、项目合作建设、捐赠和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投资于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

作者:、朱红旗、、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