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已经日益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现在在屏幕显示领域,一种叫做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屏幕可以做得像纸一样薄,可以被称为“未来之书”。它基本上是与液晶和等离子两种主要平板显示设备相同的产品。2012年,OLED的产业化已经开始,大尺寸彩色显示屏已经进入批量试生产阶段。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发光二极管具有主动发光和无视角问题。重量轻、厚度小;高亮度,高发光效率;丰富的发光材料,易于实现彩色显示;刷新率高,响应速度快,动态图像质量高。驱动电压低,工作温度范围宽。可以实现柔性弯曲显示;工艺简单,成本低;抗震能力强等一系列优点,因此被业界称为下一代显示屏。

为什么有机发光二极管发光?

有机发光显示器是指有机半导体材料和发光材料在电场驱动下通过载流子注入和复合发光的现象。原理是用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和金属电极分别作为器件的阳极和阴极。在一定的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电子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通过电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激发发光分子,发光分子通过辐射弛豫发射可见光。可以从铟锡氧化物侧观察到辐射光,并且金属电极膜也充当反射层。这里的空穴指的是电中性的原子,带正电荷的质子和带负电荷的电子数量相等。现在由于没有负电子,将会有一个正空位。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原理

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过程通常由以下五个阶段完成:

1.载流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的注入: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夹在电极之间的有机功能膜。

2.载流子迁移:注入的电子和空穴分别从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发光层。

3.载流子复合:电子和空穴复合产生激子。

4.激子迁移:激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迁移,能量转移到发光分子,受激电子从基态过渡到激发态。

5.电致发光:激发态能量产生光子,并通过辐射跃迁释放能量。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结构

根据这种发光原理制成显示器被称为有机发光显示器,其通过电流驱动有机薄膜本身发光,且发射的光可以是单色的,例如红色、绿色、蓝色、白色等,并且还可以实现全色效果。

有机发光二极管如何实现彩色显示?

目前,在OLED全色显示技术中,实现彩色化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独立发光材料法、光色转换法和滤色片法。

独立发光材料法:顾名思义,它利用红、绿、蓝三原色作为独立的发光材料发光,这是目前最常用的有机发光二极管着色工艺方法。

光致变色转换方法:蓝光主要作为发光源,蓝光通过光致变色转换膜转换成红光或绿蓝光,实现红、绿、蓝三色光。

滤色片法:有些类似于液晶显示器,用白光光源通过类似于液晶显示器的滤色片达到全色效果。

有机材料的特性对器件的光电性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选择阳极材料时,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高的功函数和透光率,因此氧化铟锡(透明导电膜)具有4.5.3电子伏的高功函数、稳定的性能和透光率,被广泛用于阳极。在阴极部分,为了增加元件的发光效率,电子和空穴的注入通常需要低功函数金属,例如银、铝、钙、铟、锂和镁,或者低功函数复合金属来制造阴极(例如镁和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