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把毒药分成三份的药”和“药可以治病,也可以伤人”。每个人都知道这些原则,但如何避免药物伤害并不一定是伤害的要点。这篇文章给了你一些常识。

1.处方药必须由医生开具。处方药的特点是病人自己不能对更严重或更复杂的疾病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抗生素、激素、抗肿瘤药物、各种心血管药物、精神和麻醉药物等。,有较高的服药风险,这必须由医生在购买药物或服药前开出处方。如解热镇痛药、止泻黄连素、咳嗽药、各种外用药物、维生素等。属于非处方药,病人可以根据常识来判断。安全性相对较高,可以自己购买。然而,非处方药不能被认为是安全的。

2.新药的安全问题更大。新药研发将经历三个阶段:首先,发现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化学或生物物质,然后对动物进行有效性和毒性实验,最后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将经历三个漫长的阶段。一种新药从发现到上市需要6 ~ 12年的研究时间!最后,一种新药可以从10万到30万种物质中筛选出来!那为什么不安全呢?注:只有400多对病例参与了该药物的临床试验。如果该药物某些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千分之一,则该药物可能无法在临床试验中发现,只有在投放市场后才能“暴露”。此外,为临床试验的参与者设定了许多选择或排除标准。所选病例相对简单,但临床实践非常复杂。因此,检验结果与临床实践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显然,新药可能疗效更好,但不一定安全性更好。

3、药物有毒,不合理用药一定不安全。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千手观音的21名聋哑天使中,有18名因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而失聪。一开始无法证实他们的药物治疗是否合理,但残疾肯定是事实。有一点可以明确:正确、合理的用药有风险,而不正确、不合理的用药有更大的风险,如用药指征不当、剂量不当、配伍不当、用药途径不当、药物储存不当、过期后继续用药。在这种不当使用药物的情况下,发生药物危害的概率将增加十倍以上。总之,药物的“不安全”使用是绝对的,合理使用药物可以相对提高安全性。

4、不要听吸毒广告。处方药不会在公共媒体上做广告。我们应该留意广告上的药品。请警惕以下虚假广告词:(1)夸大疗效:如“一针见血”、“永不反弹”、“无需手术”;(2)夸大安全类别:如“放心药物”、“安全无毒”、“安全无副作用”;(3)狐狸与老虎:如“美国XXX博士致力于研究”、“中华医学会认证”、“科研机构(医学研究所)认证”;(4)付费诱惑:如“先用后付费”、“无效退款”、“低价”等。这也是一个特别提醒,骗子的广告也将具体欺骗不治之症,不孕症,性病,中年和老年人等。使用个别病例和明星作为广告的药物也应谨慎对待。

5、提高服药依从性,减少无知。依从性不是简单的“遵医嘱,遵医嘱”,而是指在遵医嘱的基础上学会自我观察,正确处理用药中的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向医生报告,不良反应不得自行处理,包括停药。依从性还包括未经医生同意而增加或减少剂量、间歇用药、停药、增加或减少药物品种、增加或减少用药时间、改变用药方法、改变空药和满药等。这些做法可能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可能严重削弱药物的疗效。

最后,我想给你一个词:药物是不安全的,所以你应该小心使用它们。正确的药物知识对自己和家人都有很大的好处,并且可以挽救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