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一名澳大利亚盲人将接受第一只完全绕过大部分视觉系统的“仿生眼”。安装在眼镜上的照相机可以直接向大脑提供世界信息。

这一突破将帮助视网膜受损的人恢复视力。在维多利亚莫纳什大学克莱顿校区开发仿生眼睛的亚瑟·洛厄尔说:“你根本不需要眼球。”

该计划是将11个小块植入大脑中处理视觉的区域,每个小块有43个电极。当这些区域受到刺激时,人们会看到闪烁的光点。洛厄尔认为每个电极都能产生一个光点,类似于看到一个像素。简而言之,这些小块将提供大约500个像素点,足以创建一个简单的图像。虽然这个分辨率比普通眼睛产生的100万到200万像素的图像粗糙得多,但它可以粗略地覆盖产生视觉的基本元素。

用户通过相机捕捉图像,并将其发送到一个袖珍处理器。该设备将处理图像的相关信息并将其发送到小块。洛厄尔说:“处理器就像一个漫画家。它用最少的信息反映复杂的内容。一张脸可能只需要10个像素就可以再现。这听起来没什么,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好。”他记得一个失明的接待员,他从来不知道如果有人来了,是该打招呼还是说再见。(因为你看不见它)他说:“如果有一点离开你,你将不再说话。”

第一批志愿者是那些最近因受伤而失明的人,因为这些设备可能不适合天生失明的人。洛里说,如果一切顺利,志愿者醒来时会有一种粗糙的视觉,“就像20世纪20年代约翰·洛基伯德的电视”(世界上第一台电视)。

小蝌蚪君是由新闻学家编译的,翻译叫我盐酸。转载时应注明蝌蚪中的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