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动物有磁场感应功能。这种额外的功能可以帮助他们探测地磁场。现在,欧洲科学家发现,狗和一些灵长类动物的眼睛中也存在导致这一特征的分子,这表明它们可能看到了地磁场。

隐色素是一组常见的光敏分子,存在于细菌、植物和动物中。除了调节昼夜节律,这些特殊的蛋白质还能使一些动物,如鸟类、昆虫、鱼类和爬行动物,感觉到地磁场的存在。这使得它们能够通过磁场感应功能来区分方向、高度和它们的地理位置。人类没有磁场感应功能。一些哺乳动物,如蝙蝠、鼹鼠和老鼠,有这种功能,但人类不知道其他哺乳动物是否有这种功能。

现在,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其他几个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已经在90种哺乳动物的视网膜上发现了哺乳动物版本的隐色素,称为隐色素1号。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分子位于像狗这样的食肉动物(如狗、狼、熊、狐狸和獾)的蓝光敏感锥体细胞中。然而,像猫这样的食肉动物(如猫、狮子和老虎)并不存在于它们的眼中(猫有自己独特的世界观)。研究人员发现,在灵长类动物中,在猩猩、恒河猴和食蟹猴的眼睛中也发现了隐色素1。这项研究的细节发表在《自然科学报告》上。

虽然磁场感应被认为是“第六感”,但它实际上与动物的视觉系统有关。地磁场可以刺激视网膜中的隐色素1号,动物可以看到地球表面倾斜的磁场线。由于活性隐色素1号位于哺乳动物锥体细胞外段的光敏区,研究人员怀疑它与磁场诱导有关,不参与调节动物的昼夜节律或其他视觉功能。

目前,狗和其他哺乳动物如何利用它们的磁场感应功能还不清楚,但人们可以从狐狸身上看到线索:当狐狸打猎时,当老鼠突然从东北方向向它们扑来时,它们捕捉猎物的成功率会更高。对灵长类动物来说,这种内置指南针可能有助于它们定位,或者它可能只是进化留下的无用功能。

接下来,科学家将确认哺乳动物是否真的在使用隐色素1号的力量,或者这种分子是否在视网膜上有其他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