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中国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周巷水库和长河水库投入运行。

据悉,该项目总投资18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下同),总水域面积4492亩,总装机容量200兆瓦。据估计,年均发电量约为2.2亿千瓦小时。按家庭月平均用电量200千瓦时,年用电量2400千瓦时计算,可满足10万户家庭的年用电量,相当于节约7.04万吨标准煤。

宁波电力设计院院长汪静波表示,“渔光互补”是指渔业文化与光伏发电的结合。在鱼塘水面上方设置光伏电池板阵列。鱼虾养殖可以在光伏板下面的水中进行。光伏阵列还能为养鱼提供良好的屏蔽效果,形成“上发电,下养鱼”的发电新模式。

杭州丰菱电力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业主兼总经理高表示,“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解决了新能源开发与大量占地之间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华社记者了解到,该项目发电全部接入国家电网,业主年售电收入达到2.4亿元,年捕鱼收入达到1300万元。

国家电网宁波供电公司积极服务光伏等新能源发展,优化供电结构,增加可再生能源比重,减轻环保压力。为该项目建设了2座110千伏升压站,共铺设电力电缆14.29公里。

光伏发电正成为许多企业的选择。2016年,国家电网宁波供电公司接受了81个宁波10 kV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接入申请,发电量为233,000兆瓦。30个电网连接已经完成,发电量为96 000兆瓦。2016年底,宁波市还投入运行了两个35kv光伏电站项目,即象山高塘岛直罗坳20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和象山仙乡竹溪25mw农光互补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