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万年前,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什么样的?记者近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现代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研究小组首次报道了西藏的琥珀化石。研究表明,4000万年前的西藏中部就像今天的西双版纳,温暖潮湿,到处都是高大的龙脑香科植物。

在张海春、李建国、、王鹤等科研人员的指导下,我院博士生与英、印科研人员合作,对西藏伦坡拉盆地丁青组琥珀、介形类和孢粉化石进行了全面研究。结果表明,西藏琥珀来源于龙脑香科。龙脑香科是当今亚洲热带雨林的代表植物。它的最高海拔是1300米。根据介形类和孢粉化石的生物地层学研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琥珀所处层位的时代为晚渐新世。然而,这个层位的孢粉化石表明了一个温和的气候环境,这与龙脑香科植物生活的环境相矛盾。此前的研究表明,伦波拉盆地的牛宝组产出了许多热带和亚热带化石。因此推测琥珀可能经历了再沉积作用,它实际上起源于定庆组下的牛宝组(早-中始新世)。

西藏的琥珀代表了龙脑香科植物的最北分布,也证实了龙脑香科植物起源于印度的假说。西藏琥珀的发现表明,在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之后,渐新世晚期之前,西藏中部有一个海拔不超过1300米的热带雨林,这与西藏琥珀生产区所处的平均海拔4500米的环境完全不同。

据报道,这一发现为了解青藏高原的古代环境提供了重要证据。研究结果已经在古生物学杂志《古索尔》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