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的8号,北京迎来了今年冬天的第二场降雪。与2月6日新年第二天的第一场降雪相比,这次降雪更加明显。大雪从天而降。雪景突然引爆了许多人的朋友圈。这是一场“严重”的雪,有人称之为鹅毛雪,那么从气象学的角度来看,这场雪有多大?根据北京市气象局的预报,北京的降雪量只能达到小雪层,平原地区降水0 ~ 1毫米,山区1 ~ 2毫米。

为什么这场1毫米的小降雪炸毁了朋友圈?

这引出了一个专业问题:降雪量是如何测量的?

从气象角度来说,降雪量是指气象观测员在用标准容器将12小时或24小时内收集的雪花转换成水后获得的测量值,单位为毫米。

可以看出,一个24小时降雨量为0.1 ~ 2.4毫米的地方被归类为小雪,1毫米的降雪量在小雪层中是中等的。

但是不要低估这微小的1毫米,1毫米的雨可能不会在地面上感觉太多,也许有时地面不会很滑,但是1毫米的雪足以使屋顶变白。

1毫米降雪的概念是什么?

为了让人们直观地感受到这1毫米,我们还需要在气象学中引入另一个专业名称,“雪深度”。

通常人们观察是否有雪,首先是看天空中是否有雪花漂浮,然后是看地面和其他物体是否已经变白,以及踩雪时雪有多厚。

积雪深度是我们通常看到的积雪厚度。它是从雪面到地面的垂直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它是一个随着雪的增加而不断积累和变化的值。

1毫米的降雪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正常情况下,一毫米降雪量与地面温度和雪中含水量等因素密切相关。如果地面温度相对较高,雪一落到地面就会融化,不会形成雪。

雪中的水量也会直接影响雪的深度。如果含水量大,雪相对较薄,而如果含水量小,雪的深度相对较深。

给我们的直觉感觉是,有些雪很容易捏在一起,堆雪人很容易,而有些雪即使压得很紧也特别容易散开,堆雪人相对比较困难,这与雪中的水量有关。

现在让我们假设地面温度相对较低,所有的雪都落在地面上并堆积起来。一毫米厚的雪能积多少雪?

正常情况下,北方降雪的含水量通常小于南方。一毫米的降雨量相当于北方8-10毫米的雪,而在南方相当于6-8毫米的雪。北方的雪比南方的松。

据中央气象台报道,从12日00: 00到12日14: 00,北京平均降雪量为0.5毫米,市区平均降雪量为0.6毫米,延庆洱海托最大降雪量为3.0毫米。北京的平均气温只有0.5毫米,但是在北京的很多地方,地面已经是白色的了,而且很多地方的雪都很厚。

主要原因是雪比较干燥,水分少,蓬松,所以积雪的堆积效率比较高。不要相信你可以尝试,抓一把雪捏在手里,就不会剩下多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