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河流之一,也是维护中国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2019年初,农业和农村事务部等三部委联合发布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渔及建立补偿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规定从2020年元旦开始,10年内逐步禁渔。

长江禁令涉及11万艘渔船和近28万名渔民。农业和农村事务部长江流域渔业监督管理办公室的相关官员表示,非法捕捞的非法成本较低,并建议增加工具和手段,充分利用无人机、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促进集约化管理。

那么,科学技术如何在禁止捕鱼和保护长江方面发挥辅助作用呢?

“一是充分发挥执法监督的辅助功能,发挥替代劳动的作用。就像路上的监控探头一样,它可以有效地记录违法行为,这样就不需要那么多执法人员到现场执法,降低执法和监督的成本。二是收集基础数据,利用相关技术收集水生生物及其生境的背景数据,如河流的实时水文和水质信息,以及江豚等水生生物的迁徙活动等。这些数据对水生生物保护的相关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12月17日,国家水产技术推广站和中国水产资源保护协会负责人罗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长江鱼类的“基因库”处于紧急状态。《规划》指出,长期以来,由于拦河筑坝、水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滩涂围垦等影响,长江珍稀特有物种资源已全面减少。像白髂海豚、白鲟和长江鲥鱼这样的物种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了。中华鲟、长江鲟和长江江豚极度濒危。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四大鱼类”的早期资源减少了90%以上。近年来,长江渔业资源年产量不足10万吨,仅占中国水产品总产量的0.15%。

该“计划”要求水生自然保护区的渔民应在2019年底前退休,并率先实施全面禁捕。未来,水生自然保护区将完全禁止生产性捕鱼。到2020年底,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保护区以外水域的渔民将被取消捕鱼权,暂停捕鱼10年。

除了禁止捕鱼,还有什么其他方法可以拯救长江中的水生生物?

罗刚介绍,保护长江水生生物的手段和措施还包括增殖放流、建立人工鱼巢(礁)、栖息地恢复、河流连通、水生生物原地和异地保护、濒危物种人工繁殖、禁止非法疏浚、筑坝等涉水工程。还有水利工程的生态调度,特别是那些建在河流上的,必须尽可能减少,因为一些水利工程会阻碍鱼类的迁徙,阻止鱼类繁殖。如果必须修建,还必须修建鱼道或其他过鱼设施。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数据,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水坝是世界上五分之一淡水鱼类灭绝和受到威胁的主要原因。

“世界上几乎没有一条河流不受大坝的约束。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开始反思基于项目的治水方法,倡导“为河流腾出空间”、“为洪水腾出空间”和“建设绿色河流走廊”,以恢复健康完整的河流生态系统及其生态功能。罗刚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