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初三下学期化学

《中和反应》考点精粹

中和反应

1.【实验】中和反应实验

实验操作:在烧杯中加人约5mL稀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稀盐酸,并不断搅拌溶液,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实验现象:滴人酚酞溶液后变为红色;慢慢滴人稀盐酸,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能发生反应。

说明:

(1)有些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时从外观上看无明显现象,但由于酸碱指示剂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可显示不同的颜色,因此加入指标剂可以借助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中和反应是否发生以及确定中和反应的终点。如$NaOH$溶液里加入酚酞溶液显红色,当滴加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时,酚酞由红色变为无色,中和反应达到终点。如果使用石蕊溶液,溶液由蓝色变为紫色,颜色变化不明显。

(2)实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可以使稀盐酸和氢氧化的溶液充分接触,反应迅速、完全。

(3)实验时用胶头滴管慢慢滴入,便于控制加入酸的量,同时也为了清楚地看出指示剂颜色的变化。

(4)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当观察到溶液由红色恰好变为无色时,立即停止滴加,防止盐酸过量。

2.中和反应

(1)概念: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表达式:酸+碱→盐+水

例如

$ HCl +NaOH \stackrel {} {=} NaCl + H_ {2}O $  

$ H_ {2}SO_ {4} +2NaOH \stackrel {} {=} Na_ {2}SO_ {4} + 2H_ {2}O $

注意:

(1)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但是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反应$ 2Na(OH)_ {2} + CO_ {2} \stackrel {} {=} Na_ {2}CO_ {3} + H_ {2}O $ 中虽有盐和水生成,但反应物不是酸和碱,故此类反应不属于中和反应,即中和反应的反应物特指酸和碱。

(2)并不是所有的中和反应都没有明显现象,

$ H_ {2}SO_ {4}+Cu(OH)_ {2} \stackrel {} {=} CuSO_ {4}+ 2H_ {2}O $溶液由无色变成蓝色等。

中和反应的实质

1.中和反应的实质

①盐酸、硫酸等酸溶液中都可以解离出氢离子和酸根离子,如图所示。

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酸溶液中都含有$H^{+}$。

②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碱溶液中都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金属离子(或$NH_{4}^{+}$)和$OH^{-}$,如图所示。

碱溶液中都含有$OH^{-}$,所以碱溶液也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③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分子的过程。如$ HCl +NaOH \stackrel {} {=} NaCl + H_ {2}O $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和$OH^{-}$,即$H^{+}+OH^{-}=H_{2}O$(如图所示),溶液中$Na^{+}$和$Cl^{-}$的个数不变。

2.用途

(1)改良土壤的酸碱性

(2)处理工厂的废水

(3)应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中和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