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喜欢·148 浏览
单选题

某企业生产产品A,单位变动成本10元,年产销量均为5 000件,年固定成本10 000元,单位售价15元,则保本点销售量为( )。

A
1 500件
B
3 000件
C
2 000件
D
1000件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答案解析:保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10000/(15-10)=2000(件)。
举一反三
单选题

股利固定增长模型的股票股价不涉及到以下哪个因素( )

A
未来第一期股利
B
股利增长率
C
贴现率
D
过去一年股利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人恒公司每年的股利增长率为6%,如果公司的股利增长率为3.9%,则该公司股票的必要报酬率为( )

A
2.1%
B
6,9%
C
3,9%
D
9,9%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某种股票当前的市场价格是40元,每股股利为2元,预期的股利增长率是5%,则其市场决定的预期收益率为( )

A
5%
B
5.5%
C
10%
D
10.25%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你正考虑购买两家非常相似的股票。两家公司今年财务报表大体相同,每股盈余都是4元,若A公司预期发放每股股利4元,假设两家股票的市盈率类似,你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为10%,则B股票成长率合理的估计值为( )

A
10%
B
20%
C
5%
D
25%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一家公司股票的当前每股价格为70美元,必要报酬率为14%。该股票的总报酬平分为资本利得收益和股利收益。如果公司保持它的股利增长率不变,则该公司股票当前的每股股利为( )

A
4.9
B
4.58
C
9.40
D
5.48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某股票的未来股利不变,当股利市价低于股票价值时,则投资人此时出售股票获取的报酬率( )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报酬率。

A
高于
B
低于
C
等于
D
可能高于也可能低于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根据下列资料完成下面的题目。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建设,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初步建立,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08年全国共有卫生机构27.8万个,比1949年增加约75倍;卫生技术人员为503万人,比1949年增加9.0倍;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为374.8万张,比1949年增加45.9倍;每千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8张,远高于1949年0.15张的水平。

1949-2008年,我国卫生机构平均每年约增加(  )。

A
1949年,我国每千人口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不足1人
B
1957年,我国卫生技术人员总数首次超过百万
C
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卫生机构的数量呈现负增长态势
D
2005-2008年,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年均增长率超过10%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1949年,每千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为(51÷8)×0.15≈0.96(人),不足1人,故A项可以推出;无法得出1957年首次超过百万,B项不对;C项应是正增长态势;D项如杲年增长率超过10%,则床位应达到417.934万张,远大于375万张,故D项不能推出。
单选题

方永刚既是“知者”,__________是一个“行者”。他通过脚踏实地地__________党的创新理论,使得党的创新理论的威力通过传播者知行统一的人格魅力更好地__________出来。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 躬身 体现
B
更 躬行 发挥
C
更 躬身 体现
D
也 躬行 发挥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后一句话重在说“行”,所以第一空应填入“更”。“躬身”,指弯下(身子)。“躬行”,指亲身实行。由后文“党的创新理论”做宾语可知第二空“躬行”更恰当。“发挥”,指把内在的性质或能力表现出来。“体现”,指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由前文“使得……的威力”可推知第三空应用“发挥”来搭配。B项正确。
单选题

老庄固古今天下第一等聪明人,道德经五千言亦世界第一等聪明哲学。然聪明至此,已近老奸巨猾之哲学,不为天下先,则永远打不倒,盖老猾巨奸之哲学无疑。盖中国人之聪明达到极顶处,转而见出__________,及退而守愚藏拙以全其身。又因聪明绝顶,看破一切,知

“为”与“不为”无别,与其__________,何如不为以养吾生。

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强弩之末 为而无效
B
强弩之末 苦心孤诣
C
聪明之害 苦心孤诣
D
聪明之害 为而无效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强弩之末”比喻很强的力量已经微弱,从文中所述“聪明达到极顶处”“退而守愚藏拙”可知,并非是聪明达到极顶处就不再聪明,因而不宜用“强弩之末”;第二空对应前句。“为”与“不为”,因而选择“为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