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喜欢·54 浏览
多选题

回归分析中的误差项表明( )。

A
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B
自变量中被忽略的因素对因变量的影响
C
变量观测值的观测误差的影响
D
模型关系的设定误差的影响
E
其他随机因素的影响

题目答案

BCDE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多选题

下列关于一次指数平滑预测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为了取得较好的修匀效果,应选择较大的平滑常数
B
为了突出近期数值对预测的影响,应选择较大的平滑常数
C
当数列中的规律不会有大的变化时,平滑常数可以取小些
D
只适于作未来一期的预测
E
适于作远期预测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面关于电子邮件和即时通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
电子邮件接收者可以在任何时候登录到internet网上任一计算机上阅读信件
B
接收者必须在电子邮件到达后的一天之内接收并阅读邮件
C
当沟通双方都联网时,可实现实时的文字、语音、视频对话
D
当双方都联网时,才可实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
E
只要拥有了电子邮件账户,就同时拥有了网址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列属于双重性账户的有( )。

A
应付账款
B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
其他应收款
D
待处理财产损溢
E
投资收益

题目答案

ADE

答案解析

所谓双重性账户,是指既可以用来核算资产、费用,又可以用来核算负债、所有者权益和收入的账户。“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待处理财产损溢”、“投资收益”等账户,都属于具有双重性质的账户。对于双重性账户,应根据其余额的方向来判断账户余额所反映的经济内容的性质。
多选题

以时间(t)为自变量,建立GDP(x)的线性回归方程为: 下列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由 可以看出,我国的GDP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下降
B
由 可以看出,我国的GDP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
C
每过一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12831830亿元
D
每过一年,我国的GDP平均增长6470亿元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有人认为上面的线性回归方程不能很好地把握GDP的增长趋势,决定改用指数平滑法来进行预测。若选用平滑常数 ,下面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预测2007年的GDP时,应对2006年GDP赋予的权数为0.1
B
在预测2007年的GDP时,应对2006年GDP赋予的权数为0.9
C
指数平滑法只宜于作未来一期的预测
D
指数平滑法只宜于作远期的预测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利用回归模型对我国GDP进行区间预测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预测区间越大越好
B
为了提高预测精度,预测区间越小越好
C
为了提高预测的把握程度(置信水平),预测区间越大越好
D
为了提高预测的把握程度(置信水平),预测区间越小越好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财务报表附注一般应包括的内容有( )

A
企业的基本情况
B
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C
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D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E
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题目答案

ABCDE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表中资本和金融项自的数据表明,2002年资本交易和利用外资的情况是( )。

A
没有来自国外的资本交易收入
B
没有向国外的资本交易支出
C
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外商直接投资
D
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是其他投资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资本交易贷方为0,借方为0.05,说明没有来自国外的资本交易收入,有向国外的资本交易支出;直接投资的贷方,即外商直接投资为530.74,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
多选题

根据资料计算的判定系数R2=0.9973,这表明( )。

A
某市城镇居民1995年—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变化有99.73%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B
在Y的总变差中,有99.73%可以由解释变量X做出解释
C
在Y的总变差中,有0.27%可以由解释变量X做出解释
D
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良好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判定系数是指回归平方和占总体平方和的比例,它是度量拟合程度的一个估计量,反映了因变量Y的偏差中被估计的回归方程所解释的比例。R2=0.9973表明在Y的总变差中,有99.73%可以由解释变量X(或回归方程)做出解释,回归方程对样本观测值的拟合程度良好。也就是说镇居民1995年-2003年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变化有99.73%是由人均可支配收入决定的。
多选题

以下是2000年全国资金流量表的部分资料,请根据这些资料对反映该年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计算和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根据表中资料计算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A
生产法
B
收入法
C
支出法
D
各部门增加值相加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已知各部门的增加值,故可采用生产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各部门增加值;已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和净出口,故可采用支出法,计算公式为: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各部门固定资产折旧和各部门营业盈余未知,故不能采用收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