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喜欢·383 浏览
多选题

(多选)甲工厂里用水平放置的传送带运送工件,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不计空气等阻力作用),乙工厂里用倾斜放置的传送带向上运送工件,工件随传送带一起做匀速运动.则(  )

A
因为工件在运动,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工件都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反的摩擦力
B
因为工件在运动,所以甲、乙两种情况工件都受到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摩擦力
C
因为甲情况工件与传送带之间不存在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工件不受摩擦力作用
D
因为乙情况工件有沿传送带下滑的相对运动趋势,所以工件受沿倾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作用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分别对两种情况中的工件进行分析,明确相对运动的情况,即可是否受到摩擦力,同时判断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

解:甲为水平传送带,由于甲工件做匀速运动,水平方向没有外力作用,故甲中不受摩擦力;而乙中由于物体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故工件一定受沿斜面向上的摩擦力;

故AB错误,CD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考查摩擦力的判断和计算,要注意明确工件在两种情况下均相对传送带静止,但甲中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故没有摩擦力.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水平面上的复印机纸盒里放一叠复印纸共计10张,每一张纸的质量均为m.用一摩擦轮以竖直向下的力F压第1张纸,并以一定角速度逆时针转动摩擦轮,确保摩擦轮与第1张纸之间、第1张纸与第2张纸之间均有相对滑动.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摩擦轮与第1张纸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_1$,纸张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_2$,且有μ$_1$>μ$_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第2张纸到第9张纸之间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B
第2张纸到第9张纸之间不可能发生相对滑动
C
第1张纸受到摩擦轮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
第6张纸受到的合力为零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第1张纸受到摩擦轮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第2张牌受到第1张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第3张对它的摩擦力,与第3张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而第3张到第10张的最大静摩擦力更大,更不能发生相对滑动.

解答:

解:AB、设每张的质量为m,动摩擦因数为μ.对第2张分析,它对第3张纸的压力等于上面两张纸的重力,最大静摩擦力F_m=μ(2mg+F),而受到的第1张纸的滑动摩擦力为f=μ(mg+F)<F_m,则第2张纸与第3张纸之间不发生相对滑动.同理,第3张到第9张纸也不发生相对滑动.故A错误,B正确;

C,第1张纸相对于轮有向左运动的趋势,则受到的静摩擦力与轮的运动方向相同,向右,C错误;

D、第2 张以下的纸受的合力都为零,因为都静止.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本题考查对摩擦力理解和判断能力.本题是实际问题,要应用物理基本知识进行分析,同时要灵活选择研究对象.

多选题

(多选)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B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可能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
C
接触面粗糙的物体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就一定有滑动摩擦力
D
运动物体不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运动状态无关;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且接触粗糙及相对运动趋势;

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而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

解答:

解: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总是跟压力的大小成正比,与运动状态无关,故A正确;

B、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但可能跟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能不共线,故B正确;

C、由摩擦力产生条件可知,接触且产生弹力的两个物体之间才可能产生摩擦力,故C错误;

D、静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运动物体也可能受静摩擦力作用,故D错误;

故选:AB.

点评:

考查滑动摩擦力与静摩擦力的区别,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与弹力的关系,注意B选项不一定有摩擦力存在.

多选题

(多选)以下实际问题中,关于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比赛前双手都要抓些粉末,目的是增加手和杠铃间的摩擦力
B
所有车辆都用轮子行驶,因为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C
人走路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
D
棉纱可以织成布,是因为棉纱之间存在静摩擦力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分析:

比赛前双手都要抓些粉末,目的增大动摩擦因数;

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

人走路时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棉纱可以织成布依据静摩擦力作用.

解答:

解:A、举重运动员比赛前双手都要抓些粉末,目的是增大动摩擦因数,从而增加手和杠铃间的摩擦力.故A正确.

B、车辆都用轮子行驶,因为滚动摩擦力远小于滑动摩擦力.故B正确.

C、人走路时,地面对脚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故C错误.

D、在织布时,因棉纱之间存在静摩擦力,棉纱间不会相对滑动,从而使棉纱可以织成布,故D正确.

故选:ABD.

点评:

解决考查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滚动摩擦力联系与区别.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物体b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下,将物体a挤压在竖直墙壁上,a、b均处于静止状态,对于a、b两物体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共受到四个力的作用
B
b受四个力作用
C
a受到两个摩擦力作用
D
b所受的摩擦力会随着F的增大而增大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受力分析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判断摩擦力的有无,以及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

解:b受到重力、推力F,a对b的弹力,静摩擦力四个力平衡.

对于a物体,受重力、b对a的弹力、墙壁对a的弹力、b对a的摩擦力,墙壁对a的摩擦力五个力作用平衡,

根据共点力平衡得,对整体分析,竖直方向受总重力和摩擦力,所以a受到墙壁的摩擦力等于a、b的重力之和,不随F的增大而增大.

故选:BC.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受力顺序,以及会运用共点力平衡判断摩擦力的方向和大小.

多选题

(多选)以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
B
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的代数和
C
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D
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如果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效果与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就把这几个力叫做那一个力的分力,而把那一个力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不是重复受力;两个不共线的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答:

解: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不是重复受力,故A错误;

B、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B错误;

C、D、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合成时,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故合力可能大于、小于或等于任意一个分力,故C正确,D也正确;

故选CD.

点评:

本题关键要明确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知道合力与分力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等效替代关系.

多选题

(多选)物体受到共线的两个力作用,F$_1$=500N,F$_2$=800N,则这两个力的合力(  )

A
一定是1300N
B
一定是300N
C
可能是300N
D
若两力反向,合力一定是300N

题目答案

CD

答案解析

分析: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同,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和,方向与这两个力方向相同;[br]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如果方向相反,则合力的大小等于二力之差,方向与较大的力方向相同.

解答: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一直线二力的合成,属于基础题.

多选题

(多选)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图乙中的F是力F$_1$和F$_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_1$和F$_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B
图乙的F′是力F$_1$和F$_2$合力的理论值,F是力F$_1$和F$_2$合力的实际测量值
C
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D
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也换成橡皮条,那么对实验结果有影响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由于实验误差的存在,导致F$_1$与F$_2$合成的理论值(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出的值)与实际值(实际实验的数值)存在差别,只要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是否换成橡皮条不影响实验结果.

解答:

解:A、B、F$_1$与F$_2$合成的理论值是通过平行四边形定则算出的值,而实际值是单独一个力拉O点的时的值,因此F′是F$_1$与F$_2$合成的理论值,F是F$_1$与F$_2$合成的实际值,故A错误,B正确;

C、D、由于O点的作用效果相同,将两个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C正确,D错误.

故选BC.

点评:

掌握实验原理,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和分析实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选题

(多选)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中,某同学进行了以下步骤的实验:其中该同学在实验中有明显错误或疏漏的步骤是(  )

A
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
B
把方木板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细绳套,记下橡皮条自由伸长时结点O的位置
C
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并记下弹簧秤的拉力大小F$_1$和F$_2$
D
按选定的标度,以F$_1$和F$_2$的大小为邻边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作平行四边形,画出两力所夹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为合力F
E
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橡皮伸长任意值后,记下弹簧秤的读数和细绳的方向,用刻度尺按选定的标度沿记录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秤的拉力F′的图示
F
比较力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题目答案

CE

答案解析

分析:

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力是矢量,因此在记录时要记录大小和方向.

解答:

解:在以F$_1$和F$_2$的大小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时,需要知道力的大小和方向,因此步骤C中,不光要记录F$_1$和F$_2$的大小,还要记录其方向,因此有遗漏;

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因此要求两次拉橡皮筋要使橡皮筋的形变相同,即将橡皮筋拉到同一点,而F中,使橡皮伸长任意值后,故错误,应该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到O点.

故答案为:CE.

点评:

明确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是对实验的基本要求,同学们要在实际实验操作去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这样才能对实验有深刻的理解.

多选题

(多选)在“研究互成角度两个共点力的合成”实验中,采取下列(  )措施,可减小实验误差.

A
两个力F$_1$、F$_2$之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
B
两个力F$_1$、F$_2$ 的大小要尽量大些
C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
D
实验前先把所用两个弹簧秤的钩子相互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它们的读数是否相同.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分析:

实验要操作方便、数据准确,尽量减小读数的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通过减小误差的角度,确定操作的措施.

解答:

解:实验要方便、准确,两分力适当大点,读数时相对误差小,夹角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适当大一些.为了便于确定拉力的方向,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实验前,先把所用的两个弹簧秤的钩子相互钩住,平放在桌子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检验弹簧秤是否准确.故B、C、D准确,A错误.

故选:BCD

点评:

只有通过具体实践,才能真正的理解具体实验操作细节的意义,因此平时同学们应该加强实验实践,而不是空洞的记忆实验.

多选题

(多选)5个共点力的情况如图所示.已知F$_1$=F$_2$=F$_3$=F$_4$=F,且这四个力恰好为一个正方形,F$_5$是其对角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F$_1$和F$_5$的合力,与F$_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
能合成大小为2F、相互垂直的两个力
C
除F$_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sqrt {2}$F
D
这5个力的合力恰好为$\sqrt {2}$F,方向与F$_1$和F$_3$的合力方向相同

题目答案

BD

答案解析

分析:

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得任意两个力的合力.

解答:

解:A、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得F$_1$和F$_5$的合力应该在F$_1$和F$_5$之间,与F$_3$大小不相等,方向不相同,故A错误.

B、F$_1$和F$_4$大小相等方向相同,F$_2$和F$_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以能合成大小为2F、相互垂直的两个力,故B正确.

C、F$_1$和F$_4$大小相等方向相同,F$_2$和F$_3$大小相等方向相同,所以除F$_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sqrt {2}$F.故C错误

D、除F$_5$以外的4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2$\sqrt {2}$F,方向与F$_5$方向相反,F$_5$大小为$\sqrt {2}$F,所以这5个力的合力恰好为$\sqrt {2}$F,方向与F$_1$和F$_3$的合力方向相同,故D正确.

故选BD.

点评:

解决的关键知道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及知道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

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