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喜欢·53 浏览
解答题

某县某村2000年4月2日~6月17日发生伤寒暴发。临床症状以发热、畏寒、食欲缺乏和乏力为主,其中发热持续4~20天不等,持续38℃以上2~6天,平均3天。经疾病控制部门调查,共确诊30例,伤寒杆菌检出率90.20%。该村村民饮用深井水和池塘水。本次发病户日常生活及饮用水多为池塘水,该池塘卫生无人管理,人畜共用。首例病人刘某在外打工,病前2周返家,4月2日发病,之后该村陆续出现类似病人。发病高峰在首例发病后的第2周。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接到疫情报告后,采取以加强饮水消毒为主的综合性措施,病例数很快减少。问题: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你准备做哪些分析?2.为分析该次暴发的原因,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哪些方面?3.疾病控制机构人员接到报告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分析的主要内容:(1)计算各种罹患率;按不同特征将人群分组,比较各组罹患率有无差别,从中找出病因。(2)描述三间分布(时间、地区、人群)。(3)暴露与未暴露可疑饮用水的罹患率比较。(4)确认暴发疫情。2.实施病例对照调查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提出可疑危险因素(饮水、食物、接触)。(2)确定对照的条件(年龄、性别、居住地等),选择对照。3.在发生伤寒暴发疫情后,按照暴发疫情调查和处理原则,迅速组织核实诊断,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防止疫情蔓延,并尽快扑灭疫情。(1)切实加强领导,做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场调查设计的主要内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调查目的(1)掌握目标群体中某种或某几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及其分布状态:经常采用的是抽样调查。(2)提供慢性病致病因素的线索:通过描述某种慢性病的患病率、发病率在不同暴露因素状态下分布的相同、不同或趋同等现象,来进行逻辑推理和分析,从而提出哪些暴露因素可能是该病的病因因素。(3)确定慢性病患病的高危人群:确定高危人群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首要步骤,特别是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4)对慢性病防治的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慢性病防治最根本的目的是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在制定防治对策后,采取综合干预措施,需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2005年9月27日9∶30左右,江苏沭阳县疾控中心接到张圩乡卫生院电话报告,称该乡中学有20余名学生发生发热、腹泻、呕吐等症状,正在张圩乡卫生院就诊。接到报告后,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立即派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于10∶00左右赶赴现场进行调查采样,初步认为是"食物中毒"。28日又有不少学生到医院就诊,并出现"里急后重"、脓血便等症状。29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再派人现场调查,确定为一起学生集体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问题:1.你认为应该如何判定痢疾疫情?2.急性细菌性痢疾应做哪些鉴别诊断?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痢疾疫情一般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定。(1)流行病学史:病人有不洁饮食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2)临床症状体征1)急性非典型菌痢: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2)急性普通型(典型)菌痢:急性起病、腹泻(除外其他原因的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可伴发热、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3)急性中毒型菌痢:发病急,高热,呈严重毒血症症状,小儿起病时可无明显腹痛腹泻症状,常需经灌肠或肛拭做粪检,才发现是菌痢。根据主要临床表现有以下类型:①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有感染性休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及处置原则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缺乏、乏力等综合症状。1.全身反应(1)发热:分为轻度(37.1~37.5℃)、中度(37.6~38.5℃)和重度(38.6℃)。部分受种者接种灭活疫苗后5~6小时或24小时左右体温升高,一般持续1~2天,很少超过3天;个别受种者发热可能提前,在接种疫苗后2~4小时即有体温升高,6~12小时达高峰,持续1~2天。注射减毒活疫苗后出现发热反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要病史:女性,3岁,高热伴头痛、呕吐3天。初步诊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问诊内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现病史(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1)体温最高是多少,发热是否持续,是否伴有寒战;2)头痛的性质、程度、发生时间及持续时间,是否伴有意识改变;3)呕吐性质,是否为喷射性,呕吐物是什么,偶发还是频发;4)发病诱因,有无呼吸道感染,肌肉酸痛,皮肤黏膜瘀血、瘀斑等伴随症状;5)饮食、大小便、睡眠情况。(2)诊疗经过1)是否到医院就诊过,做过哪些相关检查;2)是否治疗,疗效怎样。2.其他有关病史(1)有无药物过敏史;(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当地有无传染病流行史,有无病人或疑似病例接触史,有无结核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概述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概念 TIA是指一过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系统局限性功能障碍,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临床表现与缺血发作部位有关,可区分为颈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通常不超过24小时即完全恢复,但常有反复发作。2.病因 包括微栓塞、脑血管痉挛、高凝状态、颈椎病所致的颈部血管受压、低血压及心律失常所致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约1/3的TIA患者以后发生脑梗死,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TIA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3.临床表现 好发于50~70岁,男多于女。发作突然,历时短暂,每次发作持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2005年5月30日中午,某市一大学有400多学生在该校食堂进餐。当日下午17时开始,学生中陆续有100多人到校医院看病,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一般5~8次/天),头痛、体温升高多在38℃以上。经调查,发病者中午都在该食堂用餐,中午没有在食堂用餐者,没有发病。问题:1.你对此次疫情的基本判断及其依据是什么?2.前往该学校食堂进行卫生学调查,请提出对本案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行卫生学调查的主要内容。3.你需要采集哪些样品进行检验?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初步判断:食物中毒。判断依据:(1)中毒病人在相同的时间有共同的食物食用史;(2)病人的临床症状基本相同;(3)潜伏期短、集中发病。2.前往现场调查时的主要内容(1)可疑食品的加工制作情况:可疑食品的原料及其来源;加工环境卫生;用具卫生;加工方法;加工过程;储存条件和时间;剩余食品是否再彻底加热后食用等。(2)加工人员的情况(健康证、健康状况、卫生知识培训等)。3.应采集的样品(1)剩余食品、食品原(配)料;(2)食品加工的用具和食品容器等(刀、墩、案板、盆、盘、碗)涂抹样品;(3)操作人员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某市处于艾滋病流行的上升期,近年来经血液、性行为传播HIV感染者人数增长较快。针对上述现状,欲对该市吸毒人员进行艾滋病干预,以提高该人群艾滋病知识水平,并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发生和蔓延。问题:1.开展项目前应有哪些准备工作?2.干预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3.干预效果如何评价?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项目准备(1)调查基本资料:可以选择市或区级戒毒所,应首先向戒毒所的有关人员了解吸毒人员的特点,吸毒人员中艾滋病感染的检测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该场所吸毒人员的干预方案。进一步了解该人群中HIV感染现状。(2)设计项目实施方案:查阅相关资料,根据基线资料确定项目具体目标,干预对象,干预方法,准备项目实施所用资料、器材等,设计调查表。2.干预活动主要包括内容(1)基线调查:由实施小组成员对研究对象按照统一问卷进行基线摸底调查,以掌握研究对象整体的本底情况。对所有的吸毒人员采血化验,检测其HI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职业中毒现场应急处理内容和步骤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现场应急处理内容(1)急救措施:尽快使患者脱离中毒环境,将其移至上风向或空气新鲜场所,脱去污染的衣服,保持呼吸道通畅,群体发病时迅速分检轻、重症患者,以便医疗急救或转往医院救治。(2)负责中毒事故的接报:根据情况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卫生行政部门。(3)现场保护和应急监测:封存造成职业病危害事故的设备、工具、材料,并及时采集污染区的毒物样品。(4)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事故发生单位、时间、地点;患者数、死亡人数、可能涉及人数;查清毒物来源,采取相应控制措施。(5)分析事故性质和发生的原因。(6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控关键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采取多种有效方法杀灭蚊媒;搞好畜、禽棚舍的环境卫生,密切结合农业生产,消灭蚊媒孳生地;有计划地开展幼畜和非疫区来的家畜乙脑疫苗免疫。有计划地组织易感人群进行乙脑活疫苗的预防接种。开展乙脑人间疫情、畜间仔猪疫情、易感人群、蚊虫媒介等为主要内容的监测,确定优势蚊种、了解不同蚊虫的自然带毒率,分析研究流行规律及主要流行因素,进行预测预报。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的实验室检查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参考1.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贫血和白细胞计数降低,常发现尿蛋白。2.免疫学检查T细胞绝对计数下降,CD4+T淋巴细胞计数也下降[正常(0.8~1.2)×10/L]CD4/CD8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