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喜欢·360 浏览
填空题

某同学在10s内做了5个"引体向上",他的质量为60kg,每次上升的高度为40cm.该同学做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的功是J,10s内做功的功率为W(g=10N/kg).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40120

答案解析

分析:

(1)根据G=mg求出重力,再根据W=Gh求出克服重力做的功;

(2)求出10s内做的总功,据P=$\frac {W}{t}$求出功率.

解答:

解:

(1)小明所受的重力:G=mg=60kg×10N/kg=600N;

完成一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W=Gh=600N×0.4m=240J;

(2)在10s内做了5个"引体向上",则10s内做的总功:W_总=5W=5×240J=1200J,

10s内做功的功率:

P=$\frac {W_总}{t}$=$\frac {1200J}{10s}$=120W.

故答案为:240;120.

 

举一反三
填空题

小王沿水平方向用100N的水平拉力,5s内小车前进了10m,在此过程中,小车运动的速度为m/s,推力做功的功率为W.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200

答案解析

分析:

①已知小车运动的距离和所用时间,利用公式v=$\frac {s}{t}$得到运动的速度;

②已知小车受到的拉力和运动速度,利用公式P=Fv得到做功的功率.

解答:

解:

①小车运动的速度为v=$\frac {s}{t}$=$\frac {10m}{5s}$=2m/s;

②推力做功的功率为P=$\frac {W}{t}$=$\frac {F•s}{t}$=F•v=100N×2m/s=200W.

故答案为:2;200.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速度的计算和利用公式P=Fv计算功率,对于功率一定的物体,牵引力与运动速度成反比.

填空题

小红的学校每星期一都举行升国旗仪式,今天她是升旗手.学校广播室播放国歌用的时间是1min,小红在国歌刚播放时开始升旗,在音乐结束时,国旗正好升到了旗杆顶端,如图所示.旗杆的高度为14m,国旗的尺寸1.92m×1.28m,质量(含金属固定架)1kg,开始升旗时国旗底端(固定架底端)离地面的距离为0.72m,小红升国旗过程中,国旗上升的速度为m/s,小红做功的功率为W(滑轮摩擦、绳的重董不计,g=10N/kg).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0.22

答案解析

分析:

(1)根据旗杆的高度和国旗的宽度计算出国旗升高的高度,再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frac {s}{t}$计算出国旗升高的速度;

(2)旗杆顶是定滑轮,滑轮摩擦、绳重不计,人的拉力等于国旗总重,克服国旗重做的功可利用W=Fs计算,再根据P=$\frac {w}{t}$计算升旗的功率.

解答:

(1)国旗的宽度为1.28m,距离地面0.72m,故国旗顶端距离地面1.28m+0.72m=2m,

国旗上升的距离为s=14m-2m=12m,

国旗上升的速度为v=$\frac {s}{t}$=$\frac {12m}{60s}$=0.2m/s;

(2)国旗的总重G=mg=1kg×10N/kg=10N,

不计摩擦和绳重,国旗顶端是一个定滑轮,故人的拉力F=G=10N,

人升旗做的功W=Fs=10N×12m=120J,

人升旗的功率P=$\frac {W}{t}$=$\frac {120J}{60s}$=2W.

故答案为:0.2;2.

点评:

本题综合考查了速度,功和功率的计算,设计知识点多,综合性强,易出错.

填空题

如图,用F=10N水平拉力,使重为100N的物体A,沿水平方向在1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0.5m,若滑轮和绳子的质量及其摩擦均不计,则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为N,拉力F的功率为W.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010

答案解析

分析:

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有两段绳子承担摩擦力,根据F=$\frac {1}{2}$f计算出物体A摩擦力的大小;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即s=2s′,根据W=Fs计算出拉力做的功,再根据功率公式P=$\frac {W}{t}$计算出功率大小.

解答:

有两段绳子承担物体A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f=2F=2×10N=20N;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s′=2×0.5m=1m,

拉力做的功W=Fs=10N×1m=10J,

拉力的功率P=$\frac {W}{t}$=$\frac {10J}{1s}$=10W.

故答案为:20;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滑轮组的特点、功和功率的计算,难度不大,能够正确理解滑轮组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如图所示,某人通过滑轮将物体A 沿水平面匀速向右拉动了5m.已知物体A所受地面摩擦力为40N,滑轮重和轴、轮、绳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求:

(1)拉力F大小是N.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0

答案解析

分析:

(1)物体匀速运动,受平衡力作用,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和摩擦力大小相等;图中使用的是动滑轮,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2,s=2h;滑轮重和轴、轮、绳间的摩擦忽略不计,根据F=$\frac {1}{2}$f可计算出拉力大小;

(2)利用公式W=Fs即可求出拉力所做的功.

解答:

因为物体匀速运动,所以滑轮组对物体水平向右的拉力等于水平向左的摩擦力f,

又知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所以,拉力F=$\frac {1}{2}$f=$\frac {1}{2}$×40N=20N;

(2)拉力F所做的功W=Fs=20N×2×5m=200J.

故答案为:(1)20;

(2)拉力F所做的功是200J.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拉力大小和功的计算,弄清楚绳子的股数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填空题

如图所示,物体在 5N 的水平拉力 F 作用下,沿水平面以0.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 4s,拉力 F 的功率为W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动滑轮的特点求出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根据公式P=Fv求出功率

解答:

解: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动滑轮,物体运动的速度为0.2m/s,则绳子的自由端的速度为:v=2×0.2m/s=0.4m/s;

拉力F的功率为:P=Fv=5N×0.4m/s=2W

故答案为:2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率的计算,明确功率的计算公式W=Fv是解题的关键

填空题

“4•18”前夕,公共自行车出现在扬州城到路旁,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小常租借了一辆自行车,在10s内行使了40m,骑车时受到的平均阻力是20N,这段时间内,他克服阻力做的功为J,平均功率为W.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80080

答案解析

分析:

知道小常骑自行车行驶的距离和受到的阻力,利用W=Fs求克服阻力做的功,再根据P=$\frac {W}{t}$即可求出小明骑车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

解答:

小常骑车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W=fs=20N×40m=800J;

P=$\frac {W}{t}$=$\frac {800J}{10s}$=80W.

故答案为:800;80.

点评:

考查学生对功的公式、功率公式的掌握和运用,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身边的问题,有意义!

填空题

小华用200N的水平推力在水平地面上推着重为300N的箱子,在10s内箱子匀速前进了0.5m,在这个过程中,小华对箱子做功J,小华对箱子做功的功率是W,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是N.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10010200

答案解析

分析:

已知推力和在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W=FS可求做的功,还知做功的时间,根据公式P=$\frac {W}{t}$求做功的功率;已知箱子做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推力等于摩擦力.

解答:

推力做的功为W=FS=200N×0.5m=100J,

小华对箱子做功的平均功率P=$\frac {W}{t}$=$\frac {100J}{10s}$=10W.

箱子受的是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推力,f=F=200N.

故答案为:100;10;200.

点评:

本题考查功和功率的计算,关键知道物体做功的条件是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还要知道物体做匀速运动时推力等于摩擦力.

填空题

重为50N的木块在20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10s内沿水平地面匀速前进5m,摩擦力为N;拉力做的功为J,功率W.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2010010

答案解析

分析:

(1)已知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

(2)知道拉力大小和移动的距离,根据公式W=Fs求出拉力做的功;

(3)知道运动时间,根据公式P=$\frac {W}{t}$求出拉力的功率.

解答:

(1)因为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f=F=20N;

(2)拉力做的功:

W=Fs=20N×5m=100J;

(3)拉力的功率:

P=$\frac {W}{t}$=$\frac {100J}{10s}$=10W.

故答案为:20;100;10.

点评:

本题考查了功和功率的计算,要求灵活运用所学公式,属于基础题目.

填空题

武汉市地铁6号线一期工程已开始施工,规划设站27座,线路全长36km;单程运行时间约1h.如图所示,6号线的汉阳琴台站与汉口武胜路站通过汉江隧道相连.



(1)列车单程运行的平均速度约为km/h,相当于m/s.

(2)若列车从汉阳琴台站出发行驶到汉口武胜路站,则列车的重力势能会.(填序号:1. 始终不变;2. 先减小后增大;3. 先增大后减小;4. 一直增大.)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36102

答案解析

分析:

(1)根据v=$\frac {s}{t}$求出列车的平均速度,再进行单位换算;

(2)重力势能和物体的质量、高度有关.

解答:

解:(1)列车的平均速度v=$\frac {s}{t}$=$\frac {36km}{1h}$=36km/h=$\frac {36000m}{3600s}$=10m/s;

(2)列车从汉阳琴台站出发行驶到汉口武胜路站,列车的质量不变,其高度先降低后升高,所以列车的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所以填2.

故答案为:(1)36;10;(2)2.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和重力势能大小影响因素的理解和掌握,基础性题目.

填空题

如图是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俯卧撑时的情景.已知地面对两个手掌的支持力为360N,对两个脚尖的支持力为240N,手掌到脚尖的距离为1.5m,则运动员所受的重力为N,人体重心到脚尖的水平距离为m.

填空题答案仅供参考

题目答案

6000.9

答案解析

分析:

(1)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即可求出重力;

(2)以脚尖为支点,则支持力的力臂为L$_1$,人体重心到脚尖为L$_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即可求出L$_2$.

解答:

(1)运动员在竖直方向受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_1$、F$_2$,竖直向下的重力G的作用,物体受力平衡,

则G=F$_1$+F$_2$=360N+240N=600N;

(2)以脚尖为支点,则支持力的力臂为L$_1$,人体重心到脚尖为L$_2$,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F$_1$L$_1$=GL$_2$,

L$_2$=$\frac {F$_1$L$_1$}{G}$=$\frac {360N×1.5m}{600N}$=0.9m.

故答案为:600;0.9.

点评:

本题通过学生的体育活动考查物体受力平衡分析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综合性较强,也体现了生活和物理的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