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喜欢·230 浏览
单选题

如图所示,人参浸泡在酒中,透过圆形酒瓶看到人参的大小比实际人参(  )

A
B
C
一样大
D
可能小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圆形的酒瓶中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凸透镜.

物体放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人参和瓶壁之间的酒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酒凸透镜,人参在酒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

点评:

水、酒、冰、水晶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凸透镜和玻璃制成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是相同的.

举一反三
单选题

纺织工人在检查纺织品的质量时,要观看纺织品的布纹是否有缺陷,应该使用(  )

A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B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与二倍焦距点之间
C
凸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二倍焦距点之外
D
凹透镜,并把纺织品放在它的焦点以内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纺织工人检查纺织品质量时,要放大纺织品才能看清是否有质量问题,要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情况进行判断.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

A、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符合题意.

B、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与二倍焦点之间,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实像和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不符合题意.

C、把纺织品放在凸透镜的二倍焦之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不符合题意.

D、把纺织品放在凹透镜的焦点上,凹透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通过纺织工人检查纺织品的纺织质量问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凹透镜的成像情况.

单选题

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种邮票.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观察这套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
小于5cm
B
等于5cm
C
大于5cm而小于10cm
D
大于10cm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观察这套邮票上较小的图案,目的是得到邮票图案较大的像;利用的是凸透镜成像时,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要用凸透镜得到邮票图案较大的像,由两种情况:一种是u<f=5cm,得到邮票正立放大的虚像,一种是f<u<2f,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根据题意邮票所成的像应该是第一种情况.

故选A.

点评:

题干选择项给出的几个物距分别成的像:等于5cm,不成像;大于5cm而小于10cm,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大于10cm,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单选题

夏日的清晨,小华在大明湖畔拍摄到一幅树叶的照片,如图所示.照片中露珠下面的叶脉看上去更清晰,是因为水滴相当于{_ _}透镜,叶脉经它成放大的{_ _}像.

A
凹;虚
B
凹;实
C
凸;实
D
凸;虚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1)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摄像头和照相机;

(2)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和幻灯机;

(3)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

水滴的中间比边缘厚,是水凸透镜,叶脉在水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D.

点评:

凸透镜的材料可以是玻璃,可以是水,可以是其他的透明材料,成像特点是相同的.

单选题

把一瓶矿泉水放在物理课本上,看到的情景如图所示,下列光学设备中,成像情况与它相同的是(  )

A
放大镜
B
投影仪
C
照相机
D
近视眼镜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矿泉水瓶的形状是一个圆柱形,里面又装有水,则这装有矿泉水瓶就构成了一个凸透镜.若物体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时,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

解:此时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此时将字放在凸透镜后面,即相当于将字放在了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故此时能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成像情况与它相同.

投影仪,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照相机,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故选A.

点评:

此题通过一个日常现象,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首先要确定盛水的玻璃杯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成像属于光的折射.

单选题

老奶奶用放大镜看报纸时,为了看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她常常这样做(  )

A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B
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近一些
C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远一些
D
报纸与放大镜不动,眼睛离报纸近一些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放大镜的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内时,凸透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并且物体离焦点近时,成的像较大.

解答:

解: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离焦点越近时,像越大,故应保持报纸与眼睛不动,放大镜离报纸远一些.

故选A.

单选题

2017年5月16日,ofo共享单车2万辆投放鄂州,极大地便利了鄂州市民的出行.使用者用手机扫车牌上的二维码,获取验证后自动开锁即可使用.关于单车的使用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车牌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
二维码上白色部分反射白光,黑色部分吸收光
C
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一个放大镜
D
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一倍焦距以内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1)能自身发光的物体是光源;

(2)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

(3)手机上的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

(4)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解答:

解:A、二维码自身不能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

B、白色可以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可以吸收所有色光,因此,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吸收光,白色部分反射光,故B正确.

CD、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同,物体应位置其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此时可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D错误.

故选B.

 

单选题

如图,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
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B
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C
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
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

解答:

解:由题干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该模型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故B、C、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也是中招的热点.

单选题

某老师一只眼睛是近视眼,一只眼睛是远视眼.一次,她拿着她的眼镜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她左手捏着左边镜腿,一束平行光从她后投射过来,在前方屏幕上出现了眼镜的影像效果(左边发虚了,右边出现亮斑),如图所示,如此可判断,该老师的眼睛和对应镜片的情况(  )

A
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
B
左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
C
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
D
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凹透镜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首先明确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然后根据近视眼与远视眼的特点:近视眼看近处的物体清楚,看远处的物体不清楚,要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看远处的物体清楚,看近处的物体不清楚,要戴凸透镜来矫正.

解答:

解:由"一束平行光从她后投射过来,在前方屏幕上出现了眼镜的影像效果(左边发虚了,右边出现亮斑)"可知,左边眼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为凹透镜;右边眼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为凸透镜,近视眼要用凹透镜矫正,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故该老师左眼是近视眼,镜片是凹透镜;右眼是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

故选C.

点评:

将远视眼与近视眼的症状与该老师的戴眼镜目的结合起来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同时还考查了近视镜和远视镜的区别及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单选题

如图是热播节目《爸爸去哪了》航拍"无人机",它上面装有高清摄像机,下列事例中,成像性质与无人机上摄像机不同的是(  )

A
监控器摄像
B
照相机照相
C
人眼视网膜成像
D
投影仪放映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分析选项中的应用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

解:ABC、监控器摄像、照相机照相、人眼视网膜成像都是利用了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它们与无人机上的摄像机原理相同,不合题意;

D、投影仪放映是利用了当2f>u>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与无人机上摄像机成像不同,符合题意.

故选D.

 

单选题

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C
放大镜的成像图
D
近视眼的成像图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1)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3)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4)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

解答:

解: A、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而图中的光线发散了,故A错误;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图中的光线会聚了,故B错误;

C、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焦点上,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两条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为像,故C正确;

D、近视眼的成因是因为像呈现在视网膜的前方,图中呈在了视网膜的后方,故D错误.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