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喜欢·173 浏览
单选题

为了防止汽车超速,现在公路各路段都装有测速仪,它能发出超声波并能接受回声来测出汽车的速度,范镇北禅河大桥西200米左右处就有一超声波测速仪,此路段限速60km/h,现有一辆汽车自东向西远离测速仪行驶,当汽车距离测速仪64m时,测速仪向其发出超声波后经过0.4秒后接受到回声,当时气温为15摄氏度,请你帮助算出此汽车有没有超速(       )

A
超速
B
不超速
C
无法确定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声音传播距离与汽车行驶路程关系求出汽车行驶的路程,从而解出汽车的行驶速度v,对比限速分析解答.

解答:

解:如图:

由v=$\frac {s}{t}$得,声音传播的路程s_声=s_AB+s_AC=v_声t=340m/s×0.4s=136m,

车行驶的路程:s_车=s_声-2s_AB=136m-2×64m=8m,

则汽车的速度:v=$\frac {s_车}{t}$=$\frac {8m}{0.4s}$=20m/s=20×3.6km/h=72km/h,

由于72km/h>60km/h,故汽车已超速.

答:汽车超速,所以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速度计算公式的理解和掌握,需能灵活运用.

举一反三
单选题

声在下面几种介质中传播时,传播速度最大的是(  )

A
空气
B
C
煤油
D
钢铁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一样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解答:

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一般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

故在钢铁中传播的最快.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属于基础知识.

单选题

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  )

A
水中
B
空气中
C
铁中
D
煤油中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的最慢.

解答:

解:声音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和气体中的传播速度.

因为空气是气体,煤油和水是液体,铁是固体,所以声音在空气、煤油、水、铁中传播相等的距离,所用时间最少的是在铁中.

故选C.

点评:

根据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关系来解答.本题属于识记内容,比较简单.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单选题

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另一端敲一下铁管,甲同学听到两次响声,这是因为(  )

A
声音有反射现象
B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快
C
声音有折射现象
D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铁中传播的慢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根据声音在不同的介质里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的传播在气体中慢,在液体中较快,在固体中最快,然后即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根据题意甲同学把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乙同学在长铁管的另一端敲一下这根铁管,声音分别从铁管、空气中传播,则甲同学要听到2个声音,一个声音是从铁管传来,另一个是从空气中传来的,这说明了声音在铁管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传播快.

故选D.

点评:

本题中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不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固体、气体、液体都可以传声,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属于基础知识题.

单选题

小王常把耳朵贴在充满水的一根长的铁制水管的一端,在水管的另一端小李用铁锤用力敲击铁管,则小王可能听到的情况是(  )

A
先听到沿铁管传来的敲击声,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B
先听到空气中传来的敲击声,最后听到水管中水传来的敲击声
C
由于声音沿铁管和空气同时传来,因此只能听到一次敲击声
D
人耳先后听到三次敲击声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传播介质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解答:

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通常情况下,在固体中最快,其次是在液体中、最慢的是在气体中;

当小李在一端敲击后,声音会同时沿着三种介质传播,分别是:固体铁、液体水、空气;因声音在这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声音到达小王同学耳朵的时间就不同,小王同学听到的第一声是通过铁管传过去的,第二声是通过水传播的,第三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共听到三次声音.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了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种类的关系,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比较简单.

单选题

如图所示,用纸片分别接触转速相同、齿数不同的旋转齿轮时,纸片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不相同的,这一实验表明,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_ _}有关.

A
频率
B
音调
C
振幅
D
幅度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

解答:

当纸片与齿轮接触时,齿轮越多的可以使纸片在相同时间内振动次数越多,即纸片的振动频率越大,此时发声的音调就会越高,所以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故答案为:频率.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解答.

单选题

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声音调的是(  )

A
用力敲击锣面
B
绷紧琴弦
C
用力拨动琴弦
D
在二胡上涂上一些松香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析:

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

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

解答:

解:A、用力敲击锣面增大锣面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B、绷紧琴弦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

C、用力拨动琴弦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

D、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和频率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区分判断声音的特征是中考的重点,也是易错点.

单选题

下列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超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次声波对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C
人的耳朵能听到超声波
D
超声波就是速度超过340m/s的声音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析:

①超声波、次声波也是声音,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

②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③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波是指低于2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和次声.

解答:

解:A、超声波也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次声波也有对人类有益的一面,故B错误;

C、人耳的听觉范围20﹣20000Hz,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所以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故C错误;

D、超声波是指高于20000Hz的声音,故D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有关问题,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都是声音,具有声音的一般特征.

单选题

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
D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答: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声音的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但都需要一定的传播时间,故C错误;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声音传播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故D错误,故选B.

单选题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85-1100Hz
B
狗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5-50000Hz
C
蝙蝠能听到次声波
D
大象能听到超声波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答:

本题作答时应注意把人和各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分清楚,再对照次声波的频率范围(小于20Hz),超声波的频率范围(大于20000Hz)即可找出答案

单选题

“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说话时发出声音是因为声带在{_ _},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_ _}很大.

A
振动;音调
B
振动;音色
C
振幅;音调
D
振动;响度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分析:

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①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②声音有三个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而音色是取决于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解答:

王亚平讲课的声音是由老师的声带振动产生的;这里说的“很大”是指声音很强,即是指声音的响度.

故答案为:振动;响度.

点评:

理解声音的产生条件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能利用其解释现实问题是解决该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