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喜欢·78 浏览
多选题

(多选)下面各式中商小于1的有(  ).

A
3.6÷2
B
15.87÷20
C
7.98÷8
D
4.95÷11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分析:

只看整数部分,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小于除数,那商就小于1.

解答:

因为B、15<20;C、7<8;D、4<11,所以它们的商都小于1,也就是选BCD.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举一反三
多选题

(多选)要在一只口袋里放入若干个大小相同的红、黄、蓝不同颜色的球,使得从口袋中摸出1个黄球的可能性为$\frac {1}{4}$.如果口袋中已经放入3个黄球,那么口袋中再放入(  )个红球,(  )个蓝球.

A
4红,4蓝
B
2红,7蓝
C
1红,8蓝
D
7红,5蓝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个体在总数中所占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就越大;反之,可能性就越小.

解答:

3×4=12(个),12-3=9(个),所以其他球的总数得是9个,观察选项,发现B:2+7=9(个),C:1+8=9(个)都符合,故选BC.

点评:

事件随机出现的可能性大小与个体数量的多少有关.

多选题

(多选)下列图形中,(  )是圆锥.

A
B
C
D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分析:

圆锥的底面是一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解答:

图A、D是圆锥.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圆锥的认识.

多选题

(多选)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的是(  )

A
浓度一定,药与药水的质量.
B
圆锥的高一定,它的体积与底面积.
C
一个人的年龄与身高.
D
一根绳子,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先找变量(找两种相关联的量),再看定量(看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是否一定),最后作出判断.

解答:

A.因为$\frac {药的质量}{药水的质量}$=浓度,而浓度一定,所以它们成正比例关系;B. $\frac {圆锥的体积}{底面积}$=$\frac {1}{3}$高,而圆锥的高一定,所以它的体积与底面积都成正比例关系;C.年龄和身高之间没有比例关系,所以它们不成正比例关系;D.绳子用去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相加等于总长度,但它们的比值不一定,所以不成正比例关系;因此成正比例的是AB.

点评:

掌握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

多选题

(多选)从左边看到的图形是的有(  ).

A
B
C
D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分析:

分别画出各个选项从左边看到的图形,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

A.从左边看到的图形是;B.从左边看到的图形是;C.从左边看到的图形是;D.从左边看到的图形是;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BC.

点评:

该题考查的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

多选题

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但它们的速度大小不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不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B
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相等
C
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可能短
D
速度小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短

题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分析: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与速度成正比.

解答:

解:

A、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在不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可能相同.如甲的速度是3m/s,2s通过的路程是6m;乙的速度是2m/s,3s通过的路程也是6m.此选项正确;

B、两个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同,根据s=vt可知,相同时间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此选项错误;

C、速度大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短,通过的路程可能较短.此选项正确;

D、速度小的物体,如果运动时间长,通过的路程可能较长.此选项错误.

故选AC.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我们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与速度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是一道基础题,容易解答.

多选题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
C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
D
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会不同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分析:

①物体振动发出声音,但并不是所有的声音人耳都能的到,只有响度和频率合适,人耳才能的到声音;

②人们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

③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④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A、人耳听觉有一定的范围,即频率20﹣20000Hz之间,且有一定的响度,因此,并非只要物体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说法错误;

B、"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不同人的声带结构特点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因此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说法正确;

C、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结石",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故C正确;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响度不同,音调相同,故D错误.

故选BC.

 

多选题

(多选)如图所示实验中,试管尾部的石蜡过一会儿就会掉下来,热量主要通过下列那种途径传递到石蜡上的(  )

A
热传导
B
热对流
C
热辐射
D
蒸发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分析:

热传递的方式有:热传导、热对流、热辐射三种方式,其中固体的中的传热方式为热传导,液体和气体的传热方式为热对流.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金属是热的良导体,加热金属杆的上端,热主要以热传导的方式传到下端,在传给水;

水是热的不良导体,水的传热靠的是热对流,热水上升、冷水下降,形成对流,最后使水热起来、温度升高;

最后石蜡吸热温度升高而熔化.

由上述分析可知,热量主要是通过热传导和热对流传递到石蜡的.

故选A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根据三种方式各自的特点(热传导时物体本身不流动适用于固体,热对流是物体上下流动适用于液体和气体,热辐射不需要介质沿直线传递)进行判断是关键.

多选题

(多选)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B
只要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水中就行
C
用温度计搅动水,为的是让水均匀受热
D
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E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上表面相平

题目答案

BCE

答案解析

分析:

在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正确的方法是:①测量前估计被测物体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②测量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③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④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

A、使用温度计时,必须首先看清它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此选项正确;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此选项错误;

C、不能使用温度计搅拌沸水.此选项错误;

D、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此选项正确;

E、读数时,视线与温度计中的液柱上表面相平.此选项错误.

故选B、C、E.

点评:

此题考查的是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在物理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温度计,我们要熟练掌握其使用和读数方法.

多选题

(多选)如图是“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t_时=4min时,水开始沸腾
B
在t_时=4min到t_时=6min的过程中,水不吸热
C
在t_时=6min后继续加热,水温仍是100℃
D
在实验中,水的沸点是100℃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分析:

液体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液体的沸点.

解答:

如图,水的初温是90℃,水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在第4min和第6min之间,水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所以水从第4min开始沸腾,实验时水的沸点是100℃,在第6min之后继续给水加热,水还是处于沸腾阶段,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100℃不变.

故选A、C、D.

点评:

掌握水沸腾的条件和水沸腾的特点.水的沸点随气压的变化而变化.

多选题

下列这些物质,能作为光源的是(  )

A
太阳
B
月球
C
水母
D
LED灯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分析:

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据此选择.

解答:

解:ACD、太阳、水母、LED灯自身可以发光,都是光源,符合题意;

B、月亮本身不能发光,它是反射的太阳光,故月亮不是光源,不合题意.

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