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喜欢·305 浏览
单选题

有关联机分析处理(OLAP)与联机事务处理(OLTP)的正确描述是(59)。

A
OLAP面向操作人员,OLTP面向决策人员
B
OLAP使用历史性的数据,OLTP使用当前数据
C
OLAP经常对数据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而OLTP仅对数据进行汇总和分析
D
OLAP不会从已有数据中发掘新的信息,而OLTP可以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OLAP与OLTP的理解。选项A错误,颠倒了两者的面向对象:选项B正确,OLAP是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用于决策支持,OLTP是对数据进行当前事务处理:选项C错误,OLAP主要是对数据的统计、汇总和分析,OLTP用作事务处理,当然会经常进行插入、删除等操作;选项D错误,OLTP不会从已有数据发掘新的信息, OLAP只作数据处理。
举一反三
单选题

许多网络通信需要进行组播,以下选项中不采用组播协议的应用是(62)。在IPv4中把(63)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

A
VOD
B
Netmeeting
C
CSCW
D
FTP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视频点播VOD需要用到组播协议,因为许多人可能观看同一电视节目。网络会议 Netmeeting也要用到组播协议,会议小组的成员可能接收同一信息。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CSCW)需要在组成员之间实时地交换文件、图片或报文,所以也需要组播协议的支持。网络上的文件传输(FTP)一般不需要组播技术。在IPv4中把D类地址作为组播地址,这种地址的头一个字节为11100000。
单选题

设关系模式R(ABCDE)上的函数依赖集F={A→BC,BCD→E,B→D,A→D, E→A},将R分解成两个关系模式:R1=(ABD),R2=(ACE),则R1和R2的最高范式分别(50)。

A
2NF和3NF
B
3NF和2NF
C
3NF和BCNF
D
2NF和BCNF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关系数据库理论的掌握。关系模式R分解为R1和R2后,R1上的函数依赖集F1{A→B,B→D},主码为A,存在非主属性D对码的传递依赖,但不存非主属性对码的部分依赖,故为2NF;R2上的函数依赖集F2{A→E,E→A,A→C},主码为A、E,每个函数依赖的决定因素都是码,故为BCNF。
单选题

以下关于E-R图的叙述正确的是(51)。

A
E-R图建立在关系数据库的假设上
B
E-R图使应用过程和数据的关系清晰,实体间的关系可导出应用过程的表示
C
E-R图可将现实世界(应用)中的信息抽象地表示为实体以及实体间的联系
D
E-R图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关系数据库设计的掌握。选项A错误,因为E-R图是概念设计的方法,与数据模式无关;选项B错误,E-R只能描述实体及数据间关系,是信息的描述,可转换为对数据结构的描述,但与应用过程(应用程序)无关,应用过程应该通过数据流图表达;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E-R图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概念设计阶段的工具,不能表示数据生命周期。
单选题

下面描述正确的是(60)。

A
数据仓库是从数据库中导入大量的数据,并对结构和存储进行组织以提高查询效率
B
使用数据仓库的目的在于对已有数据进行高速的汇总和统计
C
数据挖掘是采用适当的算法,从数据仓库的海量数据中提取中潜在的信息和知识
D
OLAP技术为提高处理效率,必须绕过DBMS直接对物理数据进行读取和写入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数据仓库的理解。选项A错误,数据仓库目的不用作日常查询。选项B错误,数据仓库目的不是汇总和统计;选项C正确,数据仓库用于提取数据中的潜在信息和知识;选项D错误,OLAP仍使用DBMS存取数据。
单选题

在UML提供的图中,可以采用(30)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31)用于接口、类和协作的行为建模,并强调对象行为的事件顺序;(32)用于系统的功能建模,并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

A
用例图
B
构件图
C
活动图
D
类图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类图是显示一组类、接口、协作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图。类图用于对系统的静态设计视图建模,当对系统的静态视图建模时,通常以下述3种方式之一使用类图。 ▲对系统的词汇建模。 ▲对简单协作建模。 ▲对逻辑数据库模式建模。将模式看作为数据库的概念设计的蓝图。在很多领域中,要在关系数据库或者面向对象数据库中存储永久信息,可以用类图对这些数据库的模式建模。 状态图显示一个由状态、转换、事件和活动组成的状态机。用状态图说明系统的动态视图。状态图对接口、类或协作的行为建模是非常重要的。状态图强调一个对象按事件次序发生
单选题

假定每一车次具有惟一的始发站和终点站。如果实体“列车时刻表”属性为车次、始发站、发车时间、终点站、到达时间,该实体的主键是(42);如果实体“列车运行表”属性为车次、日期、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该实体的主键是(43)。通常情况下,上述“列车时刻表”和“列车运行表”两实体型间(44)联系。

A
车次
B
始发站
C
发车时间
D
车次,始发站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对于实体“列车时刻表”只要知道车次,便唯一确定了该实体中的特定个体,具有主键的特性。对于实体“列车运行表”不同的车次不同日期的实际发车时间,实际到达时间和沿途运行情况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该实体的主键是“车次,日期”,表示某次车某日的实际运行情况。同一车次每天都发一班,因此“列车时刻表”实体集中某一实体,在“列车运行表”会有多个实体与之对于,表现为一对多的联系。
单选题

以太网100BASE-TX标准规定的传输介质是(61)。

A
3类UTP
B
5类UTP
C
单模光纤
D
多模光纤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快速以太网有多个物理层标准,使用的传输介质分别是; ▲100BASE-TX:两对5类UTP ▲100BASE-T4:4对3类、4类或5类UTP ▲100BASE-FX:多模光纤
单选题

事务的ACID性质中,关于原子性(atomicity)的描述正确的是(52)。

A
指数据库的内容不出现矛盾的状态
B
若事务正常结束,即使发生故障,更新结果也不会从数据库中消失
C
事务中的所有操作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D
若多个事务同时进行,与顺序实现的处理结果是一致的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事务处理的掌握。选项A描述了事务的一致性;选项B描述了事务的持久性:选项C描述了事务的原子性;选项D描述事务的并发性应满足的条件。
单选题

以下不属于中间件技术的是(65)。

A
Java RMI
B
CORBA
C
DCOM
D
Java Applet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和以往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级的应用已不再满足于单机系统和简单的客户/服务器系统,而是向着三层和多层体系结构的分布式环境不断迈进。所谓三层结构,就是在原有的“两层结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之间增加了一层组件,这层组件包括事务处理逻辑应用服务、数据库查询代理/数据库等。随着这层组件的增加,两层结构向三层结构转变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负载就相应减轻了,跨平台、传输不可靠等问题也得到了解决。增加的这层组件就是我们所说的“中间件”。中间件在三层结构中主要充当中间层,完
单选题

在分布式数据库的垂直分片中,为保证全局数据的可重构和最小冗余,分片满足的必要条件是(53)。

A
要有两个分片具有相同关系模式以进行并操作
B
任意两个分片不能有相同的属性名
C
各分片必须包含原关系的码
D
对于任一分片,总存在另一个分片能够和它进行无损连接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分布式数据库的掌握。选项A描述的是水平分片:选项B错误,这种情况下无法还原分解前的模式;选项C错误,对分解的局限性太强;选项D描述了分解应该具有无损连接性,是分解必须满足的条件,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