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喜欢·233 浏览
解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

【说明】

某小公司的网络拓扑如图1.1所示。其中路由器具有ISDN模块,公司网络通过ISDN连接到ISP。

在应用服务器关机的情况下,公司员工能连接上Internet吗?简要解释。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在应用服务器关机的情况下员工仍能上Internet。员工的PC机通过hub经由路由器的ISDN接口连接ISDN最后到达ISP。在应用服务器关机的情况下,员工仍能上Internet。员工的PC机通过hub,经由路由器的ISDN接口连接ISDN,最后到达ISP。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阅读下面配置信息,解释(9)~(11)处的命令,将答案填写在相应的位置。

SW1>enable (进入特权模式)

SW1(config)interface f0/23 (进入接口23配置模式)

SW1(config-if)switchport mode trunk (9)

SW1(config-if)switchport trunk encaps isl (10)

SW1(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1 port-priority 10 (11)

SW1(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2 port-priority 10

SW1(config-if)spanning-tree vlan 3 port-priority 10

SW1(config-if)interface f0/24 (进入接口24配置模式)

SW1(config-if)…….. (对端口24进行配置)

SW1(config-if)end

SW1copy run start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9)将当前端口设置为trunk(干道)模式 (10)设置trunk中数据帧的封装形式为is1 (11)设置VLAN1在当前端口的优先级为10(9)将当前端口设置为trunk(干道)模式 (10)设置trunk中数据帧的封装形式为is1 (11)设置VLAN1在当前端口的优先级为10 解析:命令“switchport mode trunk”的功能是将当前端口设置为trunk(干道)模式;命令“switchport trunk encaps is1”的功能是设置trunk中数据帧的封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Windows Server 2008为保证网络安全而增加了一项安全控制技术,该技术的名称是什么?除该技术外,还有哪些安全控制技术?请至少列举4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略略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在路由器Router2上运行show running-config命令后得到的部分配置信息如下,结合图2-9所示的网络拓扑图和问题2的相关信息,将(5)~(8)空缺处的内容填写完整。

Router2show running-config

……

hostname Router2

(5)

!

isdn switch-type basic-net3

!

interface bri 0

ip address 192.200.10.2 255.255.255.0

(6)

(7)

dialer load-threshold 80

PPP multilink

dialer-group 1

(8)

!

dialer-list 1 protocol ip permit

!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5) user Routerl password wg_wg(6) encapsulation ppp(7) dialer map ip 192.200.10.1 name routerl 571(8) ppp authentication chap(5) user Routerl password wg_wg(6) encapsulation ppp(7) dialer map ip 192.200.10.1 name routerl 571(8) ppp authentication chap 解析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C语言函数,将应填入(n)处。

二叉排序树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如下性质的二叉树:若它的左子树非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根结点的值;若它的右子树非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根结点的值;左、右子树本身就是两棵二义排序树。

函数insert_BST(char *str)的功能是:对给定的字符序列按照ASCⅡ码值大小关系创建二叉排序树,并返回指向树根结点的指针。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字符只建一个结点,并由结点中的Count域对字符的重复次数进行计数。

二叉排序树的链表结点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BSTNode{

char Elem; /*结点的字符数据*/

int Count; /*记录当前字符在序列中重复出现的次数*/

struct BSTNode *Lch,*Rch; /*接点的左、右子树指针*/

}*BiTree;

BiTree insert_BST(char *str)

{ BiTree root,parent,p;

char (1); /*变量定义及初始化 */

root=(BiTree)malloc(sizeof(struct BSTNode));

if(!root||*s=='\0') return NULL;

root->Lch=root->Rch=NULL; foot->Count=1; root->Elem=*s++;

for(; *s!='\0';s++) {

(2); parent=NULL;

while (p){ /*p从树跟结点出发查找当前字符*s所在结点 */

parent = p;

if(*s==p->Elem)/*若树中已存在当前字符结点,则当前字符的计数值加1*/

{p->Count++; break;}

else /*否则根据字符*s与结点*p中字符的关系,进入*p的左子树或右子树*/

if (*s>p->Elem) p=p->Rch;

else p=p->Lch;

}/*while*/

if( (3)) {/* 若树中不存在字符值为*s的结点,则申请结点并插入树中 */

p=(BiTree)malloc(sizeof(struct BSTNode));

if(!p)return NULL;

p->Lch=p->Rch=NULL; p->Count=1; p->Elem=*s;

/*根据当前字符与其父结点字符值的大小关系,将新结点作为左子树或右子树插入*/

if(p->Elem>parent->Elem) (4)=p;

else (5)=p;

}

}/*for*/

return root;

}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s=str(2) p=root(3) p==NULL(4) parent->Rch(5) parent->Lch(1) *s=str(2) p=root(3) p==NULL(4) parent->Rch(5) parent->Lch 解析:本题考查二叉排序树在链表存储结构上的运算。 函数insert_BST(char *str)的功能是对给定的字符序列str按照ASCⅡ码值大小关系创建二叉排序树,并返回指向树根结点的指针,序列中重复出现的字符只建一个结点,并由结点中的Count域对字符的重复次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回答问题。

从键盘输入一个高精度正整数n,去掉其中s个数字后按原左右次序再组成一个新的正整数。对给定的n,要寻找一种方案,使得余下的数字组成的新数最小。

算法分析:

每次删除一个数字,选择一个使余下的数最小的数字作为删除对象。当s=1时,在n中删除哪一个数字能达到最小的目的?从左到右每相邻的两个数字比较:若出现减,郎左边大于右边,则删除左边的大数字;若不出现减,即所有数字全部升序,则删除最右边的大数字。当s>l(当然小于n的位数),按上述操作一个一个删除,删除一个达到最小后,再从头即从串首开始,删除第2个,依此分解为s次完成。若删除不到s个后已无左边大于右边的减序,则停止删除操作,打印余下串的左边L-s个数字即可。(x为统计删除数字的个数,m=1表示脱离循环,L为n的长度)。

将流程图中的(1)~(5)处补充完整。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s>x&&m=0 (2)1-x-L (3)a(i)=a(k+1) (4)m=1 (5)for(i=li1-s;i++)(1)s>x&&m=0 (2)1-x-L (3)a(i)=a(k+1) (4)m=1 (5)for(i=li1-s;i++)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为什么要在(1)处放置此设备?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通过它把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通过对数字化压缩的图像声音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产生模拟视频和声音信号它是普通电视与宽带传输之间的桥梁通过它用户可在普通电视上收看高清晰度图像以及进行视频点播(VODVideo On Demand)以提供给观众高质量的电视节目。通过它把数字电视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的变换设备,通过对数字化压缩的图像声音信号进行解码还原,产生模拟视频和声音信号,它是普通电视与宽带传输之间的桥梁,通过它用户可在普通电视上收看高清晰度图像以及进行视频点播(VOD,Video On Deman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请阅读以下说明和Socket程序,填入(n)处。

网络应用的基本模型是客户机/服务器模型,这是一个不对称的编程模型,通信的双方扮演不同的角色:客户机和服务器。本题中的程序,客户机接收用户在键盘上输入的文字内容,服务器将客户机发送来的文字内容直接返回给客户机。

此程序中,用户自定义函数有:

int read_all( int fd, void*buf, int nbyte );

函数read all从参数fd指定的套接字描述符中读取nbytes字节数据至缓冲区buf中,成功返回实际读的字节数(可能小于nbyte),失败返回-1。

int write_all( int fd, void*buf, int nbyte );

函数write_all向参数fd指定的套接字描述符中写入缓冲区buf前nbyte字节的数据,成功返回实际写的字节数(始终等于nbyte),失败返回-1。

write_requ函数为客户机发送请求的函数;read_requ函数为服务器获取请求的函数

服务器主程序部分:

define SERVER_PORT 8080 //服务器监听端口号为8080

define BACKLOG 5 //连接请求队列长度

int main( int argc, char*argv[]) {

int listenfd, connfd //监听套接字、连接套接字描述符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 //服务器监听地址

listenfd=(1); //创建用于监听的套接字

if (listenfd<0) {

fPrintf( stderr,"创建套接字错误!");

exit(1);

} //套接字创建失败时打印错误信息

bzero(&servaddr.sizeof(servadd));//将地址结构置空

servaddr.sin_family=AF_INET;//设置地址结构遵循TCP/IP协议

servaddr.sin_addrs_addr=htonl.(2);//设置监听的IP地址为任意合法地址,并将该地址转换为网络字节顺序

servaddr.sin_port=(3);//设置监听的端口,并转化为网络字节顺序

if ( bind(4)<0 ) {

fprintf( stderr,"绑定套接字与地址!");

exit(1);

} //将监听地址与用于监听的套接字绑定,绑定失败时打印错误信息

if ( listen( listedfd, BACKLOG)<0) {

fprintf( stderr,"转换套接字为监听套接字!");

exit(1);

} //将用于监听的套接字由普通套接字转化为监听套接字

for(;){

connfd=(5);

//从监听套接字的连接队列中接收已经完成的连接,并创建新的连接套接字

if(connfd<0){

fprintf(stderr,"接收连接失败!");

exit(1);

} //接收失败打印错误信息

serv_respon(connfd); //运行服务器的处理函数

(6);//关闭连接套接字 }

close(listenfd);//关闭监听套接字 }

服务器通信部分:

include<stdio.h>

……//引用头文件部分略>

void serv_respon( int sockfd) {

int nbytes; char buf[1024];

for(;;) {

nbytes=read_requ(sockfd, buf, 1024);

//读出客户机发出的请求,并分析其中的协议结构,获知请求的内容部分的长度,并将内容复制到缓冲区buf中,

if ( nbytes=0) return;//如客户机结束发送就退出

else if ( bytes<0 ) {

fprintf( siderr,"读错误情息:%s\n", sterror( errno ));

return;

}//读请求错误打印错误信息

if ( write_all ( sockfd, buf, nbytes)<0)

//将请求中的内容部分反向发送回客户机

fprintf( siderr,"写错误信息:%s\n", strerror( errno ) );

}

}

int read_requ( int sockfd, char*buf int size ) {

char inbuf[256];

int n; int i;

i=read_line( sockfd, inbuf, 256 );

//从套接字接收缓冲区中读出一行数据,该数据为客户请求的首部

if(1<O)return(1);

else if ( i=0 ) return(0);

if ( strncmp( inbuf,"",6 )=0)

sscanf( (7),"%d", &n );//从缓冲区buf中读出长度信息

else{

sprintf( buf," ",14 );

return(14);

}//取出首部Length域中的数值,该数值为内容部分的长度

return( read_all( sockfd, buf, n ) );//从接收缓冲区中读出请求的内容部分

}

int get_char(int fd, char*ch) {

static int ffset=0;

static int size=0;

static char buff[1024];

//声明静态变量,在get_char多次被调用期间,该变量的内存不释放

for ( ;size<=0 ||(8);) {

size=read(fd,buf,1024);//一次从套接字缓冲区中读出一个数据块

if ( size<0 ) {

if ( errno=EINTR ) {

size=0;

confine;

//EINTR表示本次读操作没有成功,但可以继续使用该套接字读出数i

}else

return(-1);

}

ffset=0;//读出数据后,将偏址置为0

}

*ch=buf[(9)];//将当前的字符取出,并将偏址移向下一字符

return(1);

}

int read_line(int fd, char*buf, int maxlen) {

int i,n;

char ch;

for ( i=0; i<maxlen;) {

n = get_char( fd, &ch );//取出一个字符

if ( n==1 ){

buff[i++]=ch;//将字符加入字符串中

if ( (10) break;

}else if ( n< ) return(-1);

else break;

}

buf[i]='\0';

return(i);

}

//函数read_line的作用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2)INADDR_ANY(3)htons(SERVER_PORT)(4)listenfd (struct sockaddr*)&servaddr sizeof(servaddr)(5)accept(listenfd NULL NULL)(6)close(connfd)(7)buf 6(8)offset==size(9)offset++(10)ch=‘\n’(1)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0)(2)I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阅读以下校园网建设的技术说明,结合网络拓扑结构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5。

【说明】

某学校在原校园网的基础上进行网络改造,网络方案如图4-8所示。其中网络管理中心位于办公楼第5层,采用动态及静态结合的方式进行Ⅲ地址的管理和分配。

表4-6给出了该校园网部分网络设备的性能描述,请为图4-8中(1)~(5)空缺处选择合适设备。(每一设备限选一次,请用设备名称填写答案)。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 Router1 (2) Switch1(3) Switch2 (4) Switch3(5) Switch3(1) Router1 (2) Switch1(3) Switch2 (4) Switch3(5) Switch3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读者掌握网络方案设计中设备部署的拓扑结构设计题。基于表4-6中每一网络设备限选一次的条件下,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由表4-6中关于路由器设备的性能描述“……固定的广域网接口+可选广域网接口,固定的局域网接口……”可知,图4-8中(1)空缺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下面是一个面向连接的SOCKET实例,填入(n)处。

【说明】

代码实例中的服务器通过socket连接向客户端发送字符串"Hello,you are connected!"。只要在服务器上运行该服务器软件,在客户端运行客户软件,客户端就会收到该字符串。

客户端程序代码如下: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errno.h>

include<string.h>

include<netdb.h>

include<sys/types.h>

include<netinet/in.h>

include<sys/socket.h>

define SERVPORT 3333

define MAXDATASIZE 100 /*每次最大数据传输量*/

main(int argc, char*argv[]){

int sockfd, recvbytes;

char buf[MAXDATASIZE];

stmct hostent*host;

struct sockaddr_in serv_addr;

if (1) {

fprintf(stderr, "Please enter the server's hostname!\n");

exit(1);

}

if<(host=gethostbyname(argv[1]))=NULL) {

herror("gethostbyname出错!");

exit(1);

}

if ((sockfd = socket(AF_INET, (2), 0))=-1) {

perror("socket创建出错!");

exit(1);

}

serv_addr.sin_family=AF_INET;

serv_addr.sin_port=htons(SERVPORT);

Serv_addr.sin_addr=*((structin_addr*)host→h_addr);

bzero(&(serv_addr.sin_zero), 8);

if(connect (3), (struct sockaddr *)&serv_addr, \

sizeof(struct sockaddr))=-1) {

perror("connect出错!");

exit(1);

}

if((recvbytes=recv (4), buf, MAXDATASIZE, 0))=-1) {

perror("recv出错!");

exit(1);

}

buf[recvbytes]='\0';

pfintf("Received: %s", buf);

close(sockfd);

}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argc2 //判断参数个数是否为2;即判断是否输入主机名。(2)SOCK_STREAM //说明是面向连接的通信(3)Sockfd //制定SOCKET号(4)Sockfd //制定SOCKET号 客户端程序首先通过服务器域名获得服务器的IP地址然后创建一个socket调用connect函数与服务器建立连接连接成功之后接收从服务器发送过来的数据最后关闭socket。函数gethost-byname( )是完成域名转换的。由于IP地址难以记忆和读写所以为了方便人们常常用域名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阅读以下有关网络接入方案的说明,回答下面问题。

【说明】

某城市居民区要接入本区的主干网络,需要进行介入规划。此居民区的现有通信条件是:(1)电话线(2)电视铜缆。利用现在的通信资源,以下5种技术方案可供选择:(1)异步拨号(2)ISDN(3)ADSL(4)Cable Mode(5)无线扩频技术。

简述什么是ISDN?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按照原CCITT的定义ISDN是以提供了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的综合数字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起来的通信网用以支持电话及非话的多种业务;用户通过一组有限的标准用户网络接口接入ISDN网内。即ISDN: (1)是通信网; (2)以电话网、IDN为基础发展而成; (3)支持端到端(End-to-End)的数字连接; (4)支持各种通信业务; (5)支持话音类及非话业务; (6)提供标准的用户—网络接口(UNI); (7)使得用户能通过一组有限个多用途的UNI接入ISDN。按照原CCITT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