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喜欢·117 浏览
阅读解答

对比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一)村晚 [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二)牧童 [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暂无解析
1. 判断题

 判断对错。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表现了牧童闲散慵懒的生活。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B. 错误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2. 判断题

判断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是否正确。

一、二句描写“池塘”“落日”等静景,三、四句描写“牧童信口吹笛”的动景,由远及近,景物层次分明,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图。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A. 正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3. 判断题

判断对错。

这两首诗都描写了牧童的形象。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A. 正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4. 判断题

判断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是否正确。

“短笛无腔信口吹”表现了作者对乡村儿童因为生活艰辛不得不从事劳动,不能接受教育的感慨和惋惜。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B. 错误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5. 单选题

与“笛弄晚风三四声”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方法的诗句是

A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B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C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6. 判断题

判断对《村晚》这首诗赏析是否正确。

诗歌抒发了作者热爱山村自然风光,对闲适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状态的喜爱之情。

A
正确
B
错误

题目答案

A. 正确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阅读解答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天山美景 七月间,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抛在后面。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使你感到秋天般的凉爽。蔚蓝的天空衬着矗立着的巨大的雪峰,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雪白的绸缎(duàn)上绣上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在白皑皑的群峰脚下,是连绵不断的翠绿的原始森林。林中密密的塔松像无数撑开的巨伞。夕阳西下,阳光透过重重叠叠的枝丫,在苍翠的苔藓上投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小山坡上,条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两岸,到处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绚丽夺目。马行花海之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花海之上,显得格外精神。骑在马上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喜爱的鲜花。 虽然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这时的天山更美呢?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祖父•后园•我 后园中有一棵玫瑰,一到五月就开花的,一直开到六月。 花朵像酱油碟那么大。开得很茂盛,满树都是,因为花香,招来了很多的蜂子。“嗡嗡”地在玫瑰树那儿闹着。 别的一切都玩厌了的时候,我就想起来去摘玫瑰花,摘了一大堆,把草帽脱下来用帽兜子盛着。在摘那花的时候,有两种恐惧,一种是怕蜂子刺人,另一种是怕玫瑰的刺刺手。好不容易摘了一大堆,摘完了可又不知道做什么了。忽然异想天开,这花若给祖父戴起来该多好看。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给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给他插了一圈的花,红彤彤的二三十朵。我一边插一边笑,当我听到祖父说:“今年春天雨水大,咱们这棵玫瑰开得这么香。二里路也怕闻得到。”就把我笑得哆嗦起来。我几乎没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等我插完了,祖父还是不晓得。他还照样地拔着垄上的草。我跑得很远地站着,我不敢往祖父那边看,一看就想笑。所以我借机进屋去找一点吃的来,还没等我回到园中,祖父也进屋来了。 那满头红彤彤的花朵,一进来就被祖母看见了。她看见什么也没说,就大笑了起来。父亲、母亲也笑了起来,而我笑得最厉害,我在炕上打着滚笑。 祖父把帽子摘下来一看,原来那玫瑰的香并不是因为今年春天雨水大,而是那花就顶在他的头上。 他把帽子放下,笑了十多分钟还停不住,过一会儿想起来,又笑了。 祖父刚有点忘记了,我就在旁边提醒说:“爷爷……今年春天雨水大呀……” 一提起,祖父的笑就来了。于是我又在炕上打起滚来。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刮了风,下了雨,祖父不知怎样,在我却是非常寂寞的了。去没去处,玩没玩的,觉得这一天不知有多少日子那么长。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①祖父整天都在园子里,我也跟着他在里面转。祖父戴一顶大草帽,我戴一顶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祖父种小白菜的时候,我就在后边,用脚把那下了种的土窝一个一个地溜平。其实,不过是东一脚西一脚地瞎闹。有时不但没有盖上菜种,反而把它踢飞了。 ②祖父铲地,我也铲地。因为我太小,拿不动锄头杆,祖父就把锄头杆拔下来,让我单拿着那个锄头的“头”来铲。其实哪里是铲,不过是伏在地上,用锄头乱钩一阵。我认不得哪个是苗,哪个是草,往往把谷穗当作野草割掉,把狗尾草当作谷穗留着。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老家(节选) 孙犁 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总是不自由;请假不准,或是路途遥远。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陋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我只在故乡呆了六年,以后就离乡背井,漂泊天涯。在济南住了十多年,在北京度过四年,又回到济南呆了一年,然后在欧洲住了近十一年,又回到北京,到现在已经四十多年了。在这期间,我曾到过将近三十个国家,看到过许许多多的月亮。在()的瑞士莱茫湖上,在()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的大海中,在()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非常喜欢。但是,看到它们,我立刻就想到故乡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远,我的心立刻就飞回去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然而,自至美国,情感突然变了。在夜里的梦中,常常是家里的小屋在风雨中坍塌了,或是母亲的头发一根一根地白了。(在白天的生活中,常常是不爱看与故乡不同的东西,而又不敢看与故乡相同的东西。)我这时才恍然悟出,我所谓的到处可以为家,是因为蚕未离开那片桑叶,等到离开国土一步,就到处不可以为家了。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莹儿,你也好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课外阅读。 空城计 街亭失守后,诸葛亮调兵遣将准备应敌之策。他调派停当,便先率五千兵马去运送粮草。忽然飞马来报,说司马懿带领大军十五万朝西城拥过来。这时,诸葛亮身边无大将,所带的五千兵马,一半去搬运粮草,只剩下两千五百兵马在城中。众文官听到这个消息,吓得脸色发白。 诸葛亮登上城楼一看,果然魏兵正分两路杀来。诸葛亮连忙下令,叫人藏起所有的旗帜,禁止人们随便出入及大声说话,却把四面城门打开,用三十个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倘若魏兵来到,不可乱动。诸葛亮自己则披上鹤氅,戴了丝织头巾,领着两个童子坐在城楼上焚香弹琴。 司马懿带军来到城下,见此情景心中大疑,连忙传下命令向北面山路退去。诸葛亮见魏兵远去,拍手大笑起来。众官惊奇,便问:“司马懿是魏国名将,带了十五万大军到来,见了丞相,为何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他料定我平生谨慎,决不冒险,见如此模样,便怀疑会有埋伏,所以很快退走。我并非想冒险,实在是不得已才决定如此。我们只有两千五百兵马,如果弃城逃走,也跑不多远,岂不被司马懿一个个捉住吗?现在他们一定从北边小路退走,我已叫关兴、张苞在那里等候迎敌。”部下听了,都十分佩服。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阅读解答

课内阅读。 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的人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五更时分,船已经靠近曹军的水寨。诸葛亮下令把船头朝西,船尾朝东,一字摆开,又叫船上的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呐喊。鲁肃吃惊地说:“如果曹兵出来,怎办?”诸葛亮笑着说:“雾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雾散了就回去。” 曹操得知江上的动静后,就下令说:“江上雾很大,敌人忽然来攻,必有埋伏,我们看不清虚实,不要轻易出动。拨水军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便是。”然后,他又派人去旱寨调来六千名弓弩手,到江边支援水军。一万多名弓弩手一齐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样。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仍旧擂鼓呐喊,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题目答案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