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喜欢·76 浏览
解答题

前苏联运动训练管理体系包括哪些?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①、少年儿童体育学校②、奥林匹克后备力量专项少体校③、运动寄宿学校。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简述绿色城市设计的基本原则。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做好生态调查,并将其作为城市开发的参照重大项目建设实施环境影响报告制度、审批制度,做到根据生态原则利用土地和开发建设。协调城市内部结构与外部环境关系,在空间利用方式、强度、结构和功能配置等方面与自然生态系统相适应。 (2)城市开发建设:充分利用特定自然资源、条件,使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协调和谐,形成科学、合理、健康、完美、有个性的城市格局。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在《内罗毕建议》(1976)中如何对历史地段进行定义的?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文件肯定了历史地段在社会,历史和实用方面具有普遍价值,“历史地段是各地人类日常环境的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历史地段为文化、宗教及社会活动的多样化和财富提供了最确切的见证”。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日本东京湾横滨市“争取公共使用空间”的城市设计总体规划的基本内容涉及哪些方面?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城市中心地区“绿色轴线构想”(2)“商业轴线构想”(3)城市中心周边地区与郊外地区的“景观特色创造”(4)滨水空间再生(5)历史遗产及环境的保护、整治(6)城市照明规划(7)城市色彩规划等。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述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城镇体系存在着一个形成——发展——成熟的过程。(1)前工业化阶段(农业社会),以规模小、只能单一、孤立分散的低水平均衡分布为特征;(2)工业化阶段,以中心城市发展、集聚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分布为特征;(3)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以中心城市扩散,各种类型城市区域的形成,各类城镇普遍发展,区域趋向于整体性城镇化的高水平均衡分布为特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在《威尼斯宪章》(1964)中如何对历史地段进行定义的?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它提出了文物古迹保护的基本原则,扩大了保护范围,即“不仅包括单个建筑物,而且包括能够从中找出一种独特的文明、一种有意义的发展或一个历史事件见证的城市或乡村环境。”,“包含着对一定规模环境的保护——不能与其所见证的历史和其产生的环境分离。”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名词解释:绿地指标(三项)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简述城镇规划文本的内容 。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总则2.发展目标与策略3.产业发展与布局引导4.镇村体系规划5.城乡统筹发展与新农村建设6.规模、结构与布局7.社会事业及公共设施规划8.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9.资源节约、保护与利用10.交通规划11.公用工程设施12.防灾减灾规划13.城镇特色与村庄风貌14.近、远期发展与实施政策。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如何理解“整体大于局部”的内涵?(试用吉伯德《市镇设计》中的观点简单论述)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完美的建筑物对创造美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建筑师必须认识到他设计的建筑形式对邻近的建筑形式的影响。城市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新的设计,设计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城市空间有何影响?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芝加哥学派的基本观点:⑴生态或区位⑵集中⑶集中化⑷分散化⑸隔离⑹入侵⑺迁移⑻支配⑼竞争⑽生态社区⑾自然与道德秩序⑿自然区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芝加哥学派认为城市空间组织的基本过程是竞争和共生,自然的经济力量把个人和组织合理地分配在特定位置上,使之各尽其才,各得其所,最终导致最佳的劳动分工和区域分化,使整个城市系统保持平衡。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如何理解城市设计中有关“广义的城市生态保护”问题? 。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保护旧城(尤其是居住区)历史上形成的、目前仍维系完好的社区生态结构(2)保护城市历史文化的延续性(3)实施中保证一定的居民回迁率(4)改造中有形与无形并重(5)改善居住自然生态条件(如:增加绿化和基础设施、降低建筑密度和居住密度)(6)不破坏原有睦邻关系和社区特点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