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喜欢·322 浏览
解答题

⑦古诗词中有许多表现爱国思想的句子,请写出你最欣赏的连续的两句。

, 。(课内外均可)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⑦答案示例: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举一反三
解答题

请以“传递”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

② 要突出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③ 不少于600字;

④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略评分标准:一类卷:54~60分,中心明确,记叙生动形象,议论有独到的见解,结构精当,语言流畅。二类卷:48~53分,中心明确,内容具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42~47分,中心尚明确,内容尚具体,结构尚完整,语言尚通顺。四类卷:36~41分,中心不够明确,内容不具体,结构欠完整,语言欠通顺。五类卷:35分以下,无明确的中心,无具体的内容,结构混乱,文理不通。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3)请你从“生命、生存、生活”三个词语中,任选一个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方法)(2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答案示例:①生命如冰山上的雪莲花,绽放着美丽与坚强。②生活是一支歌,唱着春天的耕耘和秋天的收获;生活是一幅画,绘出黎明的勤奋和夕阳的辉煌;生活是一首诗,书写着失意的懊恼和成功的喜悦。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三)(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连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

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一番风趣。

15、文章具体说明了哪些内容?(2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本文说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解放前后溜索的变化和使用情况。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有什么作用?(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1分),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1分),反映了怒江沿岸种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1分),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1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2) 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不同意。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第⑤段画线句中“无一不”的表达作用。(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无一不”为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之意(1分)。句的“无一不”,准确强调了解放前溜索在洪水季节,对于怒江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送物资,是惟一的交通工具(2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四)(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4题。

与植物相处

李汉荣

①人们养猫、养狗、养鸟,养一些温驯可爱的动物,动机之一恐怕就是想在与“异类”的相处中感受一种无忧的情趣。与这些动物相处,人可以回复到一种简单的心境。动物只要你喜欢它,它就给你回报:猫偎在你的怀里,狗向你撒娇,鸟向你歌唱……在简单、纯洁的动物面前,人会变得简单、纯洁,会以从容、宁静、无邪的心境,领略生命与生命交流的喜悦。

②但是人能与之相处的动物的种类还是太少了。人不能和狼相处,麻雀好像只喜欢给人类制造一些小麻烦,好像压根儿不想与人类建立什么亲近的关系,至于虎、豹子等凶猛的动物,人们就只能在动物园里隔着铁栅栏远远地欣赏它们的英姿了。这样,我们就格外关注大自然中的植物了,于是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

③这泛绿的青草可是从白居易的诗里生长出来?蒙蒙细雨里,我几步就走进了唐朝,隐约间仿佛看见了李商隐、王维们的背影,青草绿了他们的诗,绿了古中国的记忆。我看见了车前草,还是在《诗经》里那么优美地摇曳着。三叶草,三片叶子指着三个方向,哪一个方向都通向蝴蝶的翅膀。野百合悄悄地开了,洁白的手在风里打着手势,似乎谢绝与我相握。它嫌我的手太粗糙,嫌我的气息太浑浊?太阳花开了,这么灿烂的笑。我看见太阳的颜色了,我比天文学家看得清楚,我不用到天上去看,太阳的亲生女儿都告诉我了。

④茉莉、菊、栀子、玫瑰……轻轻地叫一声它们的名字,就感到灵魂里生出温柔、芬芳的气息。是的,许多植物的名字太美了,美得你不忍心大声呼叫它们。含着感情轻轻叫一声玉兰,那洁白如玉的花瓣会洒落你一身。静静地守着昙花凝神注视吧,夏夜清风中的悠悠开放,是它漫长一生里难得的灿烂瞬间。竹子正直地生长着,芭蕉捕捉了风的动静,孤独的仙人掌用一手的刺拒绝着轻薄的同情,青苔爬上了绝壁,野草莓想走遍夏天……

⑤有一小块自己的庄稼地多好啊!看一会儿书种一会儿庄稼,写一首诗侍弄一会儿花草。书里的思想抖落进泥土,会开出奇异的花;泥土的气息漫进诗,诗会有终年不散的充沛的春墒[注]。看青翠挺拔的玉米怎样抱起自己心爱的娃娃,看聪明的辣椒怎样在寒冷的土里找到一把一把的火,看豆豆躺在小床上如何构思,看韭菜排列得那么整齐,像杜甫的五律……

⑥与植物呆在一起,人会变得诚实、善良、温柔并懂得知恩必报。植物开花不是为了炫耀自己,它是为自己开的,却无意中把你的眼睛照亮了。植物终生都在工作,即使埋在土里,它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责任。你无意洒落一滴水,植物来年会回报你一朵花。没有谁告诉它生活的哲理,植物的哲学导师是深沉的土地。

(文章有删节)

春墒:“墒”音shāng,田地里土壤的湿度,“春墒”即春天时节土壤里的湿度。

19、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第②段在文中的作用。(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第②段文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第②段上承第**段放题——与动物相处,通过转折,表现人们与动物相处中的遗憾,自然地引出文章抒写中心对象——植物,并领起后面的文段。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你认为溜索在将来还有无保留的必要?请说说理由。(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开放题,表明态度1分,说明理由2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请说说“我来到植物面前,它们是我的老师和朋友”在文中的含义。(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在与植物的相处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感受到了生活的快乐。(理解符合文意即可)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第④段画线句使用了省略号,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作用。(3分)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表示生长姿态各异的、可爱可敬的植物实在是数不胜数,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即表示列举内容的省略)(2分);(2)留给读者广阔的空间,以便读者展开关于植物的美好联想和想象(1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