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喜欢·260 浏览
单选题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 )修正。

A
第一次
B
第二次
C
第三次
D
第四次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修正的主要内容有六项。前两次修正分别是 1988年和1993年进行的,第四次修正是2004年进行的。
举一反三
单选题

下列哪一机关不能制定地方性法规?( )

A
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
B
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C
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
D
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是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较大的市包括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
单选题

折杖法始定于( )。

A
唐朝
B
宋朝
C
元朝
D
明朝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宋太祖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创立折杖法,作为重刑的代用刑,即把笞刑、杖刑折为臀杖;徒刑折为脊杖,杖后释放;流刑折为脊杖,并于本地配役一年;加役流,脊杖后,就地配役三年。从而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所以选项A、C、D不正确。
单选题

国务院的下列组成人员中,连续任职可以超过两届的是( )。

A
总理
B
副总理
C
国务委员
D
秘书长

题目答案

D

答案解析

根据我国《宪法》第87条的规定,总理、副总理、国务委员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故选D。
单选题

代表中国古代法制最高水平的是( )。

A
《法经》
B
《唐律疏议》
C
《宋刑统》
D
《大清律例》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高宗命长孙无忌等人撰写律令,同年完成12篇500条的《永徽律》。永徽三年(公元652年),长孙无忌等人又历时一年,完成“律文”的疏议工作,作了具有法律效力的解释,并将疏议附于律后,于永徽四年(公元 653年)颁行全国,称为《永徽律疏》。《永徽律疏》在元代以后被称为《唐律疏议》。《永徽律疏》是我国迄今为止完整保存下来的一部最早、最完备、影响最大的封建成文法典。它总结了中国历代统治者立法和注律的经验,继承了汉代以来德主刑辅的思想和礼律结合的传统,使中国封建法律至此发展到
单选题

下列宪法修改的方式中,哪一项不是我国宪法修改的方式?( )

A
全面修改
B
部分修改
C
无形修改
D
宪法修正案

题目答案

C

答案解析

我国从1954年颁布第一部宪法以后,对宪法的修改主要有:全面修改,如1982年《宪法》就是对1978年《宪法》的全面修改;而1979年、1980年对宪法进行的是两次局部修改;此后对1982年《宪法》又经过四次修正。故选择C。
单选题

我国1999年对现行宪法进行了第三次修正,其中明确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 )”。

A
有益补充
B
重要组成部分
C
有益组成部分
D
重要经济成分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根据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内容,本题选B。
单选题

明清时期的中央司法机关“三法司”是指( )。

A
大理寺、刑部、都察院
B
刑部、大理寺、御史台
C
廷尉、御史台、尚书台
D
刑部、廷尉、御史台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明朝中央司法机关有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刑部主管审判,大理寺负责复核,都察院负责法律监督,也参与审判。上述三者,合称为“三法司”。清朝沿用明制。所以选项B、C、D不正确。
单选题

下列关于我国现行宪法制定时间的表述中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1982年12月4日
B
1999年3月15
C
1982年10月1 B
D
1978年12月4日

题目答案

A

答案解析

我国的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虽然经过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但是仍不能改变1982年《宪法》是现行宪法的地位,1982年宪法的制定时间是1982年12月4日,故本题选A。
单选题

元朝兼掌军法审判的机关是( )。

A
大宗正府
B
枢密院
C
御史台
D
刑部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元朝中央司法机构的设置既模仿中原旧制,又企图保持其民族特征,从而导致在设置上出现了重叠。元朝中央设有大宗正府,专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与刑部没有相互监督关系。御史台依然保留,但无权监督大宗正府的司法工作。设刑部取代宋朝大理寺,主持审判,但不能审理蒙古贵族王公案件。设枢密院,兼掌军法审判。所以,选项 A、C、D不正确。
单选题

宪法的本质是( )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A
阶级
B
政治
C
利益集团
D
阶层

题目答案

B

答案解析

宪法比其他法律更集中、更全面地表现统治阶级意志,宪法表现的内容取决于各种政治力量的对比关系,宪法的本质在于它是各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