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喜欢·90 浏览
解答题

注意“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修饰语,想想它们带给你的阅读感受;再试着给这几个长句标出重音和节奏。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鸟儿所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这四个对象前面都加了长长的修饰语。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的写照。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像长期郁结在中国人民心中的悲愤一般汹涌奔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中国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

“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预示着中国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这片土地。

附:朗读重音和节奏

我爱这土地

假如/是一只

我也应该/用的喉咙/

这被/所打击着的/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的/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的/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的/……

——然后/我了,

/也腐烂在里面。

/我的眼里/

因为/对这/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答案解析

问题要点

“土地”“河流”“风”“黎明”这四个意象前,都有长长的修饰语,修饰语恰当地表现了这四个意象的存在情状。“打击”“悲愤”“激怒”“温柔”这些词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时的祖国和人民,思考时要注意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

举一反三
解答题

阅读下面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加在一起

白连春

一声鸟鸣 是小的 轻的

和露珠 加在一起

就成了时间的最爱

早晨


一只蝴蝶 是小的 轻的

和花朵 加在一起

就成了四季的最爱

春天


一棵青草 是小的 轻的

和骏马 加在一起

就成了天空的最爱

大地


一块泥土 是小的 轻的

和汗水 加在一起

就成了犁耙的最爱

收成


一滴水珠 是小的 轻的

和插秧洗衣服做饭的背影

加在一起

就成了我的最爱

家园


一个我 一个你 是小的 轻的

和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加在一起

就成了我们的最爱

中国

(原作有删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示例1)诗人选取简单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鸟鸣”与“露珠”组成鸟语花香、温馨甜美的“早晨”;“蝴蝶”与“花朵”组成花团锦簇、蜂蝶翻飞的“春天”;“青草”与“骏马”组成生机勃勃、广袤无垠的“大地”。“汗水”与“泥土”组成硕果累累的“收成”,“水珠”与“背影”组成温暖和谐的“家园”。“我”“你”与“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组成我们的大“中国”。随着意象变化,诗歌情感越来越浓,由爱自然,到爱家园,最终上升到爱国家。

(示例2)这首清新淡雅的小诗在结构形式上很有特点:寓变化于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具有古典诗词的韵律美。诗歌每一节的结构相似,均衡对称,“是小的/轻的”“加在一起”“就成了……的最爱”这些词句,在每节固定的位置反复出现,营造出回环往复、一咏三叹的旋律。同时,每一节的内容各有不同,起笔于“早晨”“春天”的时间内容,着笔于“大地”的空间内容,落笔于“收成”“家园”的情感内容,最终收笔于“中国”的家国情怀。回环跌宕,深情动人。

(示例3)这首诗歌选取微小的事物来表现宏大的内容,独具匠心。以一声鸟鸣、一滴露珠来表现“早晨”这个时间段,以一只蝴蝶、一朵花儿表现“春天”这个季节,以一棵青草、一匹骏马表现“大地”这样的场景,以一块泥土、一滴汗水表现“收成”的来之不易,以一滴水珠、一个背影表现“家园”的和谐温馨。最后,为了表现对祖国的深情,诗人把“一个我”“一个你”放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样的宏大背景之下,四两拨千斤,吟诵出一首对祖国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抓住一至两个赏点,理解正确、赏析具体、层次清晰、语言通顺即可)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能力。一是看形式。诗歌每一小节,都有“是小的/轻的”“加在一起”“就成了……的最爱”等词句,结合学过的《诗经》二首,可判断出手法:复沓。先点明所运用手法的具体体现,然后分析表达效果:回环往复,跌宕起伏,富有音乐美。二是看意象特点。诗中意象是微小的,“一声鸟鸣”“一只蝴蝶”“一棵青草”“一块泥土”“一滴水珠”,但最后表达的是“最爱中国”这一宏大的主题,使用的是以小见大的手法。分析时先将意象一一点出,再分析表达效果:以小见大,形象生动却又含蓄深刻。三是看构思章法。全诗由早晨、春天,写到大地、收成,写到家园、中国,意象逐渐变大,情感逐渐加深,是层层递进的构思章法。分析表达效果时点明:由浅及深,层层递进,水到渠成,逐步走向高潮,自然地将全诗的情感升华了,主题深化了。

解答题

请用正楷将第②③段画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里。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略。

答案解析

首先保证正确,其次保证规范。正楷就是要横平竖直,间架结构合理。

解答题

第①②段中各有一处语病,请找出一处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第①段:而现在,《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使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或:而现在,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我们对诗歌产生了更深的情感。第②段:如果你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中。

答案解析

第①段:成分残缺,“通过”和“使”连用造成主语缺失,应删去其一。第②段:“如果你是否愿意去寻找,诗意就会……”,“如果”后的“是否”赘余,应将其删去。

解答题

请写出第②段中省略号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列举未尽。

答案解析

前几句构成排比,省略内容也是与之构成排比的句子。

解答题

诗人为什么要选取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意象来表达“乡愁”?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诗人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

因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形象,分别是人生四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这四个阶段分别是: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

小时候,诗人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长大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到后来,“一方矮矮的坟墓”将“我”与母亲永远分开了!而现在,“一湾浅浅的海峡”将“我”与祖国大陆隔开。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了代表一群人的家国之思。全诗在此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解答题

诗人为什么说“应共冤魂语”?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原因:这一句是诗人想象之词,李白亟思平定安史叛乱,一清中原,结果获罪远谪,这与投身汨罗江的先贤屈原当时的处境相似,故心境也有相似之处,这是对李白内心的揣摩。

情感:全诗抒发了对李白的深切同情、牵挂与思念之情。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把握古诗词的思想感情的能力。通读全诗,大体了解诗意,尾联“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是作者的想象。“冤魂”指被谗放逐、自沉汨罗的爱国诗人屈原。作者认为李白的遭遇和这位千载冤魂在身世遭遇上有某些相同点,所以诗人飞驰想象,遥想李白会向屈原的冤魂倾诉内心的愤懑。表达出作者对李白深切的牵挂、怀念和同情,并为他的悲惨遭遇愤慨不平。

解答题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行文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文章第①段总写沙田山居的情况,透露出乡愁之情。然后分写:第②段写围着山的海;第③—⑤段写围着居处的山。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写作思路的能力。回答本题,首先要逐段概括所写内容,然后再分析段落之间的关系。如文章第①段有“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这是对本段内容的概括;“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这是在书写乡愁之情,也间接表达了作者对大陆的向往。第②段有“海天相对,中间是山”“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概括出本段写的是海。第③—⑤段中有“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海围着山,山围着我”“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概括出写的是居处周围的山。总结以上分析即可得出选文的行文思路。

解答题

赏析下面的句子,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

(1)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1)采用白描手法,简洁明了地描写出海与山的颜色和形态,给读者以清晰的认识,表达出作者对海与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2)本句主要运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谷人格化,把山谷写得生动形象、异常可爱,表达了作者对山谷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答案解析

(1)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能力。可以从词语、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来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碧湛湛”“青郁郁”是抓住海、山的颜色来描写的,“一弯”“连环”是写海、山的形态,句中没有使用形象生动的修辞手法,而是直接描述,这是白描手法。据此简要概括即可。

(2)修辞手法不难判断,从“爱音乐的村女”“太害羞”等词语中可知作者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山谷”人格化。“爱音乐的村女”富有美感,“太害羞”表现了“山谷”的可爱之处,这些描写透露出作者对笔下描写的“山谷”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题

2017年12月14日,被称为“乡愁诗人”的著名作家余光中在台湾逝世,他的诗文充满着浓郁的“乡愁”情结。甲乙两文中画波浪线部分都抒发了余光中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请分析其在抒情方式上的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甲文是直接抒情,乙文是间接抒情。

答案解析

抒情方式大致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是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乡愁》这首诗中“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直抒胸臆,让作者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家国之思。而《沙田山居》中的“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则是通过对远处大陆山景的描写间接抒发了对祖国大陆的思念之情。

解答题

“我看”领起的四句,描绘出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主观题和计算题请自行在草稿纸上作答

题目答案

描绘出一幅春日夕阳图。傍晚,春风和煦,轻轻拂过丰润的青草,草儿在风的轻抚中摇摆,远处的水面荡起一片绿潮。远眺,天空中,飞鸟平展翅翼,渐渐飞入云中,看不见了。流云慢慢地红了脸庞,凝望它的大地不觉沉醉了。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