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喜欢·383 浏览
多选题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盗窃?()

A
甲穿过铁丝网从高尔夫球场内“拾得”大量高尔夫球
B
甲在夜间翻入公园内,从公园水池中“捞得”旅客投掷的大量硬币
C
甲在宾馆房间“拾得”前一顾客遗忘的笔记本电脑一台
D
甲从一辆没有关好门的小轿车内“拿走”他人公文包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盗窃罪的对象是他人占有的财物,四个选项中,高尔夫球、硬币、笔记本电脑、公文包都是基于特定空间内(铁丝网、公园、房间、轿车)由被害人占有的财物,行为将上述财物窃取的行为,都构成盗窃罪

举一反三
多选题

甲欲绑架女大学生乙卖往外地,乙强烈反抗,甲将乙打成重伤,并多次对乙实施强制猥亵行为。甲尚未将乙卖出便被公安人员抓获。关于甲行为的定性和处罚,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
构成绑架罪、故意伤害罪与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B
构成拐卖妇女罪、故意伤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C
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
D
构成拐卖妇女罪、强制猥亵妇女罪,实行并罚,但由于尚未出卖,对拐卖妇女罪应适用未遂犯的规定√

题目答案

ABD

答案解析

选项A、B说法错误,选项C说法正确。根据《刑法》第240条第1款第(五)、(七)项规定,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情况与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情况,都属于拐卖妇女罪的法定刑加重情节。据此可知,拐卖妇女罪包含了“采用绑架手段”及“打成重伤”的情况,但是不能包含强制猥亵行为。选项D说法错误。《刑法》第240条第2款规定,拐卖妇女、儿童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据此可知,只要以出卖为目的,实施了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就成立既遂。

多选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即使没有牟利目的,也成立贩卖毒品罪
B
为便于隐蔽运输,对毒品掺杂使假的行为,或者为了销售,去除毒品中的非毒品物质的行为,不成立制造毒品罪
C
甲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数量较大毒品委托给乙保管时,甲、乙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D
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既走私又贩卖的,量刑时不应重复计算毒品数量

题目答案

BCD

答案解析

选项A错误。有证据证明行为人不以牟利为目的,为他人代购仅用于吸食的毒品,毒品数量超过刑法第三百四十八条规定的最低数量标准的,对托购者、代购者应以非法持有毒品罪定罪。代购者从中牟利,变相加价贩卖毒品的,对代购者应以贩卖毒品罪定罪。明知他人实施毒品犯罪而为其居间介绍,代购代卖的,无论是否牟利,都成立相关毒品犯罪的共犯,但不必然成立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选项B正确。造毒品一般是指使用毒品原植物而制成毒品。如果为了便于隐蔽运输、销售、使用、欺骗购买者,或者为

了增重,对毒品掺杂使假、添加或去除其他非毒品物质,不属于制造毒品的行为。

选项C正确。非法持有毒品罪中的持有不要求是直接持有,介入第三者时,也不影响持有的成立。如行为人认为自己管理毒品不安全,将毒品委托给第三人保管时,行为人与第三人均成立非法持有毒品罪。

选项D正确。对于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行为人对同一宗毒品实施了两种以上犯罪行为并有相应确凿证据的,应按照所实施的行为性质确定罪名,毒品数量不重复计算,不实行数罪并罚。

本题选项A、C、D的依据都来源于《全国部分法院审理毒品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

多选题

关于抢夺罪,下列哪些判断是错误的?()

A
甲驾驶汽车抢夺乙的提包,汽车能致人死亡属于凶器。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携带凶器抢夺罪
B
甲与乙女因琐事相互厮打时,乙的耳环(价值8,000元)掉在地上。甲假装摔倒在地迅速将耳环握在手中,乙见甲摔倒便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C
甲骑着摩托车抢夺乙的背包,乙使劲抓住背包带,甲见状便加速行驶,乙被拖行十多米后松手。甲的行为属于情节特别严重的抢夺罪
D
甲明知行人乙的提包中装有毒品而抢夺,毒品虽然是违禁品,但也是财物。甲的行为成立抢夺罪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选项A说法错误。凶器是在性质上和用法上足以杀伤他人的器物,凶器必须是用于杀伤他人的器物,与犯罪工具不是等同概念。选项A中的汽车是犯罪工具,不是用于杀伤他人的凶器。

选项B说法错误。抢夺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直接夺取他人紧密占有的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抢夺罪要求行为人对物使用暴力,甲取得财物不是基于对物暴力,而是采用平和手段窃取的,应成立盗窃罪,不成立抢夺罪。

选项C说法错误。《关于审理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1条第(2)项规定,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据此可知,

选项C中的甲应该成立抢劫罪,而不是抢夺罪。

选项D说法正确。毒品也具有经济价值,也属于财物,对其进行抢夺的,也成立抢夺罪。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形不能数罪并罚?()

A
投保人甲,为了骗取保险金杀害被保险人
B
十五周岁的甲,盗窃时拒捕杀死被害人
C
司法工作人员甲,刑讯逼供致被害人死亡
D
运送他人偷越边境的甲,遇到检查将被运送人推进大海溺死

题目答案

B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关于犯罪中止,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欲杀乙,埋伏在路旁开枪射击但未打中乙。甲枪内尚有子弹,但担心杀人后被判处死刑,遂停止射击。甲成立犯罪中止
B
甲入户抢劫时,看到客厅电视正在播放庭审纪实片,意识到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于是向被害人赔礼道歉后离开。甲成立犯罪中止
C
甲潜入乙家原打算盗窃巨额现金,入室后发现大量珠宝,便放弃盗窃现金的意思,仅窃取了珠宝。对于盗窃现金,甲成立犯罪中止
D
甲向乙的饮食投放毒药后,乙呕吐不止,甲顿生悔意急忙开车送乙去医院,但由于交通事故耽误一小时,乙被送往医院时死亡。医生证明,早半小时送到医院乙就不会死亡。甲的行为仍然成立犯罪中止

题目答案

AB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关于没收财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甲受贿100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200万元,甲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甲被没收财产的总额至少应为300万元
B
甲抢劫他人汽车被判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该汽车应上缴国库
C
甲因走私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此前所负赌债,经债权人请求应予偿还
D
甲因受贿罪被判有期徒刑十年并处没收财产30万元,因妨害清算罪被判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二万元。没收财产和罚金应当合并执行

题目答案

ABC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下列哪些情形属于吸收犯?()

A
制造枪支、弹药后又持有、私藏所制造的枪支、弹药的
B
盗窃他人汽车后,谎称所盗汽车为自己的汽车出卖他人的
C
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后又高利转贷他人的
D
制造毒品后又持有该毒品的

题目答案

A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甲与乙因情生仇。一日黄昏,甲持锄头路过乙家院子,见甲妻正在院内与一男子说话,以为是乙举锄就打,对方重伤倒地后遂发现是乙哥哥。甲心想,打伤乙哥哥也算解恨。关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甲的行为属于对象错误,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B
甲的行为属于方法错误,成立故意伤害罪
C
根据法定符合说,甲对乙成立故意伤害(未遂)罪,对乙哥哥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
D
甲的行为不存在任何认识错误,理所当然成立故意伤害罪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单位只能成为故意犯罪的主体,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
B
单位犯罪时,单位本身与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构成共同犯罪
C
对单位犯罪一般实行双罚制,但在实行单罚制时,只对单位处以罚金,不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
D
对单位犯罪只能适用财产刑,既可能判处罚金,也可能判处没收财产

题目答案

AB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
多选题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
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
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
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题目答案

ACD

答案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