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垃圾包袱最重的国家。根据环境保护部、国家统计局、农业部联合发布的时期为2007年度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全国共有垃圾处理厂(场)2353座,垃圾填埋量1.53亿吨(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90.5%)。其中:无害化填埋量8592.92万吨,简易填埋量6726.82万吨。无害化填埋场已填埋量3.75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的20.9%;简易填埋场已填埋量4.29亿立方米,占设计容量的30.5%。垃圾焚烧处理量1370.80万吨,占全国垃圾处理量的8.1%。渗滤液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化学需氧量32.46万吨,氨氮3.22万吨,总磷456.85吨,石油类409.32吨。那么,中国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现状是怎么样的呢,随小编一起了解下吧。

我国垃圾的收集运输体系目前呈现城乡差异大、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异大、普遍不适应分类收集处置这三大特点。

城乡差异大表现在城市和城镇一般都拥有一定水平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垃圾得到不同程度的处理和处置;而在广大的农村,普遍没有成体系的垃圾收集和运输,收集后进行简单的填埋和焚烧,甚至在有些地区垃圾无人收集,随意堆放,不仅引发环境污染,还造成诸多社会矛盾。

发达地区与不发达地区差异大表现在发达地区的城市收集运输体系较完备,与发达城市毗邻的一些城镇和农村也被纳入整个城市的垃圾收运体系,垃圾运输车辆普及率高,收集到的垃圾最终得到无害化处置;而在不发达的地区,车辆普及率低,且一部分车辆并不能达到对垃圾运输车辆的要求,收集的垃圾有相当一部分只是简单地进行堆放和简易填埋,无害化处置率低。

不适应分类收集处置的要求是我国各地垃圾收运系统的通病,即使在发达城市,依然存在垃圾分类投放后又混合收集,或者分类收集后各类垃圾找不到合理出路的问题。

我国垃圾收运体系的建设任重而道远。将来不仅要提高建立覆盖城乡的垃圾收集运输系统,还要实现垃圾的正规收集运输及无害化处置,建立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分类垃圾物流系统。主要大中型城市的垃圾由环卫部门工人收集后,送往指定的中转站,然后根据各地情况,分别采用填埋和焚烧等方法进行处理;不发达地区的小城镇或农村等,都是收集后直接采用填埋的方式;有些农村的垃圾因处理费用的问题,无人专门进行收集,村民各户一部分用于堆肥外,都是散落于各处,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