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氯酸钠在溶液中,因为钠离子和高氯酸根离子电迁移数附近,故也能够作为离子强度剂,那么高氯酸钠溶液生产工艺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原料氯酸钠溶成饱和溶液,加添加剂后进到电解槽中电解。完成液含高氯酸钠1000g/L左右,少量的氯酸钠若混在产品中会使其稳定性降低,可通S02还原,或利用下列反应除去:

考虑到经济效果,NaC103除到5~10g/L为止。然后加氯化钙以除去添加剂NaF,并蒸发,在30℃下结晶析出固体产品,在80℃下干燥得成品。结晶后的母液再送蒸发或电解,可减轻对母液中的NaC103和添加剂的净化。这些杂质的含量低于它们与NaC104在结晶温度时的共溶度,留在母液中可在过滤或洗涤NaCIO4时除去。为制高纯度高氯酸钠,需进行重结晶,重结晶后母液返回去电解,此时致使电解原料液中含大量NaC104,故电解完成液的高氯酸钠含量控制低些,以求得高的电流效率。

电解槽阴极可放出氢,其中含氧量铂阳极Pb02阳极低。电解初期铂阳极含氧4%~7%,而Pb02为5%~12%。电解后期由于氯酸钠含量降低,电流效率降低,含氧上升。对于串联连续电解槽,最后几槽会放出少量臭氧。

高氯酸钠的电解槽大多是单极槽,双性电极槽较少。槽体带电并用阴极保护或涂防腐衬里的方法防止腐蚀,槽内还设置冷却水管控制温度。也有适用于一步由氯化物直接电解成高氯酸盐的电解槽。阳极采用石墨镀Pb02。圆形钢壳体当阴极用,底和盖由聚丙烯或聚甲基丙烯酸甲醋制成。

一步法制高氯酸盐的关键问题在于寻找新的阳极材料来代替铂,力求减少电耗和降低成本。迄今为止,多采用二步电解法。先电解食盐水溶液制成氯酸盐,然后再电解氯盐溶液,制得高氯酸盐。

直接电解食盐溶液制备高氯酸盐的方法是:在5000A的电解槽上进行了工业实验,采用石墨基体的二氧化铅电极作阳极,不锈钢作阴极。电解食盐溶液可以生产高氯酸钠,进而制造高氯酸钾或高氯酸铵。产品质量:高氯酸钠可达98%以上,高氯酸钾为99.8%以上,高氯酸铵则为99.7%~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