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病与斑块损伤或斑块破裂关系密切。斑块破口处常可见血小板聚集或附壁血栓形成,管腔阻塞的严重程度与附壁血栓的量相关。由于斑块破裂后其内皮下组织暴露,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作中亦可有血管收缩或痉挛因素参与,下面来看一下不稳定型心绞痛分类有哪些呢?

1.初发型心绞痛

病程在1个月以内,以前从未发生过心绞痛。可发生在休息时、一般活动时或体力劳动时,无明显规律性。心绞痛阈值波动较大,初发阶段病情不稳定,发生心机梗死的概率较高。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在1个月内心绞痛发作次数突然增加,持续时间延长且程度加重,无明显诱因,有时休息也不能缓解,硝酸甘油消耗量明显增加,活动耐量进行性降低。

3.静息型心绞痛

静息型心绞痛指静息状态下或轻度劳力状态下发生的心绞痛。有两种临床类型:①心绞痛仅发生在静息状态,其发作特点与变异型心绞痛酷似,但发作时ST-T压低。②冠状动脉严重阻塞情况下出现的静息型心绞痛。属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最严重类型。多数静息型心绞痛合并劳力型心绞痛,其静息型心绞痛是劳力型心绞痛晚期的一种表现,常在夜间发作。

4.心肌梗死后心绞痛

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指急性心肌梗死48小时至1个月内出现的心绞痛。此类患者易发生再梗死的概率高。心肌梗死后心绞痛主要发生在急性心肌梗死后2~14天,后半夜、清晨发作最常见。多表现为自发性心绞痛或混合型心绞痛。

5.卧位型心绞痛

卧位型心绞痛兼有静息型心绞痛和劳力型心绞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