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主要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代谢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目前已知的黄曲霉毒素种类有18种,根据荧光不同,将其分成B、G两类黄曲霉毒素衍生物。一般可以通过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就能测定出来。

预防黄曲霉毒素首先预防原料及产品被霉菌及其毒素污染,预防黄曲霉污染是预防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防霉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严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对谷物等原料的防霉必须从谷物在田间收获时开始做起。关键在于收获后使其迅速干燥,使谷物含水量在短时间内降到安全水分范围内。

(2)严格控制饲料的水分当饲料的水分超过15%时,可致霉菌大量生长繁殖,当达到17-18%时,是真菌产毒的最佳条件。

(3)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水分控制好饲料加工过程中添加的水蒸气的质量、输送管道的长度、调节器温度和压力、冷却器结构及冷却温度,以达到控制好饲料的水分。

其次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存于干燥低温状态。温度在12℃以下,能有效地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水分较高的原料和成品应贮藏在较低的温度下,如大米的水分在12%以时,可在35℃下贮藏,而水分达14%时在,应贮藏在20℃以内才安全。

今天的小编对关于黄曲霉毒素的预防措施的一些相关知识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对于如何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以及其他食品污染小知识还请了解更多食品安全知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