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是一种在校园中传染性非常大的疾病,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比较差,个人的卫生习惯还没有养成,尤其是在手足口病高发的春夏季节,这种疾病出现的几率会更高,虽然现在很多学校都在有意识的灌输学校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但是依然有很多学生出现了这种疾病,学校手足口病是怎么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该病的潜伏期为2~7天,传染源包括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流行期间,患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溢出;病后数周,患者仍可自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以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为主。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门诊交叉感染和口腔器械消毒不合格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

小编提醒广大家长,不仅要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注意校园安全知识,而且还要在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学会保护自己,这样才能够让这种疾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有效控制,一旦孩子出现这种疾病之后,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