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窒息源就是气道异物。气道异物事故多发于3岁以下的宝宝。宝宝喜欢将带壳的松子、瓜子、花生米、糖球放入口中,哭、笑、吸气时极易误吸入气道。引起窒息的异物多卡在喉咙,特别像薄膜、果冻类异物,通常只有部分被吸入喉腔,还有部分在声门外,而很多家长不知怎么做,一起学习下吧!

四月大的宝宝,玩耍时误吞别针上周六上午6点多,文文早早就醒来了,在妈妈喂完奶后,跟妈妈一起在家里玩耍。据文文的阿姨介绍,大约在7点多时,家长发现别在文文衣服上的护身符掉了下来。开着口的别针被文文塞到了嘴巴里,当家长发现这一幕时,阻拦已经来不及了。吞下别针后,文文哭个不停,家里人赶紧将孩子送到当地医院就诊。在当地医院检查后,CT片上能明显看到文文的食管入口上方有一根张开的别针,家人又连忙将文文送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就诊。别针险些掉入气管,医生用食管镜取出当日接诊到文文的协和医院耳鼻喉科医生胡晓华说,当时文文生命体征比较平稳,但由于当时距离手术规定的禁食时间还不够,出于安全考虑,医生们决定做进一步检查。在等待手术的过程中,医生特别交代家属,文文除了禁食外,还要尽量少移动,保持安静,少哭闹。“从检查结果看,别针主要是卡在了食管入口上方,这是万幸,如果再往深一点,可能掉到气管、食管等位置,并可能因此引起大出血、感染等问题。”该院耳鼻喉科主任、主任医师黄建民说,正因为该位置距离气管比较近,如果患者用力咳嗽或者吸气等,都可能使整个别针倒置吸到气管中,一旦出现呼吸道梗阻,就存在生命危险了。针对文文的情况,医生们经过手术评估后选择使用食管镜取出别针,以减少创伤。黄建民介绍,使用食管镜取异物需要有一定经验,否则可能导致别针往更深处掉,一旦出现倒挂如鱼钩,取出别针就更加困难了。下午2点多时,文文被送进手术室。术后,别针被顺利取出,经测量,别针大小约为1.2厘米。目前文文恢复得还不错,已于昨日上午出院。

专家提醒

小孩吞食异物被卡应第一时间送医院治疗

节假日期间,此类患者尤多。在临床中,误吞食异物的多是1岁多的宝宝。1岁左右的孩子学会爬了,喜欢乱抓东西,且一些家长乱喂东西给孩子吃,都有可能导致孩子气管异物的出现。

孩子吞食东西被卡,最重要的还是第一时间将孩子送往医院治疗。由于家长没有及时发现孩子吞食异物,拖延久了,异物可能在体内游走,其结果是食管异物变成气管异物,或者气管异物变成食管异物。

提醒,如果孩子不明原因出现反复咳痰、咳嗽,不管是否存在异物史,需及时上医院检查。

最后,专家提醒,家长尽量不要将瓜子、花生、豆子等干果类食物放入孩子口中,同时家长要提高警惕性,当孩子在玩哨子等小玩具时要特别注意。

总之,孩子吞食异物被卡,不要乱喂东西吃,要用最科学正确的方法解决相应的问题,如果你想掌握更多儿童意外窒息有哪些急救方法这方面知识,请锁定接下来的的持续更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