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防止老人一辈子的储蓄被骗,孩子们应给老人传输一些正确的理财观念。因为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可能会生病急需用钱,也可能对于相关的理财产品没有很正确的概念。那么,作为老人应该具备怎么样的理财观念呢?

1、活”为要务

中老年人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较差,因此,对于理财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有不少老年人看到银行的利率表显示存款期限越长、利息越高,便将自己所有的钱都存成了三年期和五年期的定期存款,一旦突然生病住院,急需用钱,从银行将钱取出来时,由于存款期限没到,只能按照活期利率结算,这样就损失了很多利息收入。

面对这样的情况,理财专家提醒:首先,应预留三至六个月的生活开支,放在活期存款或者可以随时支取的理财产品上,以备生活上的不时之需。其次,投资期限主要以三个月至一年为宜,以保证资产的稳定流动。再者,如大额购买长期产品,应问清楚是否有提前支取或者质押贷款的可能及相关手续。

2、“巧”是关键

大多数中老年人喜欢存定期存款,对高利率的三至五年的中长期定期存款尤为热衷,但流动性差的特点又让他们无所适从。举个例子,如果拿3万元做一笔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资金一下子就被冻结了三年,如果提前支取,便损失了利息。

中老年人在做投资决策时,一定要注意比较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比如,购买理财产品,可以选择保本型的产品,买得更安心;购买保险产品,可选择期限相对较短且资金领取方式更为灵活的万能险,一般有最低保底收益,满足自己稳中求胜的要求;至于基金类产品,中老年人可选择风险相对较小的货币基金,在动荡的市场环境下,进可攻,退可守,多掌握老人理财安全小知识。

总之,老年人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一定要选择投资期限较短产品,还要对产品进行差异化比较。有这些知识做基础,中老年人在进行投资决策中一定可以做出对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