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楼市价格疯涨,很多人都想不明白其中的原委。当年一度萧条的房地产怎么就一转眼成为困扰普通老百姓的最大问题。在北京工作的刘先生告诉《中国新时代》,“2002年,我在南二环附近贷款买房子还是一件非常有争议的事情,很多人都对贷款买房谈之色变,认为风险非常大。所以那时是很典型的买方市场。蒲黄榆一套70平米左右的二手三居室在中介的挂牌价也就是15万左右,而我买的新建商品房也就4,000来块钱一平米。这在当时已经非常高了。现在才过了12年,我的房子已经翻了10倍不止,10倍啊,工资才涨了多少?我自己也没想明白,怎么一眨眼就成了五百万富翁了,跟做梦一样。”

像刘先生这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那么中国的房价怎么就涨起来了呢?

如果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走完了发达经济体300年的发展历程,那么中国的房地产只用了十几年就创造出了一个传奇。中国的房地产业开始于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55号令,但很快就在深圳、海南、北海等地出现的房地产泡沫使得政府出台了第一轮紧缩性宏观调控政策,中国房地产业第一次试水的结果就是造成了大量的烂尾楼和银行呆坏账。

事实上,真正标志着中国房地产业开始进入发展期的里程碑要细数到1998年。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后,延续了5年的房地产颓势就此得以扭转。当年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623亿元,比上年增加13.79%,扭转了房地产开发投资负增长态势。然而,这次转折的原动力却是,通货紧缩的经济局势使得政府决定催热房地产拉动内需,倡导贷款买房,这一决策是亚洲金融危机后改善市场需求的转折点,其效应持续了10年,并使得房地产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正是这10年,造就了大批中国富豪,也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房地产的零售时代。这使得房贷成为银行热门生意,个人购房比例持续上升,商业银行发放的个人住贷总量在不断增长。而在这10年中,“炒房团”的出现成为房价不断涨涨涨的另一个主角,同时也出现了“地王”、“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个人集资建房”等特有名词。

对于越来越热的房地产市场,政府也出台了若干干预手段,如禁止银行“零首付”住房贷款、叫停别墅用地、提高首付、“新八条”、“国六条”、“十五条”、上调各档次贷款预期年化利率等政策,但密集的调控政策难以撼动房价高攀,房价问题成为民生问题。

2008年,受全球金融风暴的影响,中国楼市也面临着一场近在咫尺的劫难,暴涨之后往往是暴跌,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袭击之下,当年销售面积锐减,仅有5.93亿平方米,比2006年略高。

事实上,此时的中国房市基本见顶,和国外房市的基本规律相差不会太大。但百日内央行5次降息的刺激政策,及2008年年底的“四万亿”的刺激之下,2009年住宅类商品房销售出现大幅反弹,直上8.62亿平方米。使得这次全球性的金融浩劫对中国楼市的影响转眼即逝,政府出台的“新国十条”、“国八条”、“国五条”等政策不断加码调控,仍难以抑制高企的房价,并在2013年出现了报复性上涨。

进入2014年,中国楼市在经历了十几年的高歌猛进之后终于有了变化,而这次动荡究竟会成为中国地产的拐点,还是会像2008年那样与泡沫破裂擦身而过,中国楼市与中国经济能否全身而退,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