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凤凰山麓革命旧址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凤凰山麓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旧址,位于宝塔区凤凰山脚下,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在此居住,是中共中央到延安后的第一个驻地。1937年1月13日,毛泽东、张闻天、朱德等进驻延安,当晚下榻在延安抗日救国会住地罗廷桢院。19日,中共中央事务机关安排毛泽东离开罗家院,住进凤凰山下李建堂的石窑里。1937年2月9日晚,毛泽东会见了第一个进入延安采访的中国新闻记者、《大公报》记者范长江,与之通宵长谈。范长江后将采访所得整理为《陕北之行》发表,范长江记道:他那个窑洞,除了一个大炕之外,还有一张木椅,一张桌子,一条木凳,一盆木炭。木桌上放了许多纸条,还有经济学和哲学书籍,桌上燃起油烛。他对于窑洞发生了感情,因为它冬暖夏凉,适宜居住。”毛泽东致信感谢。3月1日,毛泽东参见了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女士。

范长江提及的那把木椅,现仍陈列于凤凰山麓毛泽东旧居。当年,窑主李老太太见毛泽东通宵达旦地工作,却没有舒适的坐椅,就把自家的一对木圈椅送给毛泽东使用。不久,他移居吴家窑院时,要归还木椅,李老太太硬是要他带上。于是这对木椅伴随毛泽东在凤凰山麓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日日夜夜。毛泽东迁往杨家岭前夕,该椅物归原主。胡宗南军进占延安后,该椅被搜掳去。延安光复后,李老太太在敌师部驻地找回这对木椅,珍藏起来。1956年,她将这对木椅送延安革命纪念馆。1959年,其中一把在此处展出。

6月下旬,毛泽东移居200米远的吴家窑院,即现在开放的毛泽东旧居.该院系前后两院,后院有三孔石窑,一门两窗,中间一孔是会客室,左右有过洞同另外两孔窑洞相连,左为毛泽东寝室、右为办公室和书房。里面陈设有木质办公桌椅、柜子、两只小铁皮文件箱、木澡盆等。西窑壁上陈列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的照片;东窑壁上陈列毛泽东指夹香烟读报的照片;中窑西壁上陈列毛泽东与印度援华医疗队交谈的照片,东壁悬挂毛泽东与白求恩会谈的油画,正中陈列毛泽东与贺子珍合影照片。1937年10月,贺子珍离开延安赴西安,后去苏联看病。次年11月毛泽东与军委办公室秘书-结合。窑前橱窗陈列着毛泽东与周恩来合影照片。前院有炊事员和工作人员的住房,竖立三个橱窗,分别陈列着毛泽东和江西宁都起义部分同志、毛泽东和井岗山部分同志、毛泽东和参加秋收起义部分同志合影照片。前者毛泽东题字:“以宁都起义的精神用于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我们是战无不胜的”;后者毛泽东题字:“1927年秋收-成立工农红军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至今尚存之人约数十人,此为一部分。1937年5月于延安城。”参加合影的有:赖传珠、张宗逊、孙开楚、赖毅、谭冠三、胡龙奎、杨立三、陈伯钧、毛泽东、龙开富、周昆、谭希林、罗荣桓、谭政、刘型、杨梅生、胡友才、贺子珍。1937年10月,毛泽东在此接见了英国记者贝特兰。贝特兰在日记中写道:“我遇到的人当中,没有谁能像他那样使我如此强烈地感受到智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