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炎症性皮肤病,伴有明显瘙痒,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在中国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约为7.5%,在美国为10.7%。

发病机理:湿疹的病因尚不清楚。内部因素包括免疫功能障碍(如免疫失衡、免疫缺陷等)。)和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疾病、营养失调、慢性感染、肿瘤等。)以及遗传性或获得性皮肤屏障功能障碍。外部因素,如过敏原、刺激物、微生物、环境温度或湿度变化、阳光等。在环境或食物中会引起或加重湿疹。紧张和焦虑等社会心理因素也会诱发或加重疾病。

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它是在免疫功能障碍、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内在因素的基础上,各种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免疫机制(如过敏)和非免疫机制(如皮肤刺激)参与了发病机制。微生物可通过直接侵入、超抗原作用或诱导免疫反应导致或加重湿疹。

症状:湿疹的临床表现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个阶段。

急性期的特征是大的粟粒性丘疹、带状疱疹、水泡、糜烂和渗出,以红斑和水肿为基础。病变中心通常相对较重,并逐渐扩散到周围区域。周围也有散在的丘疹和带状疱疹,所以边界不清。

在亚急性阶段,发红、肿胀和渗出减少,磨损的表面变得粗糙和脱落。

慢性湿疹的主要特征是粗糙肥厚,苔藓样改变,伴有色素改变,手足湿疹伴有指甲改变。皮疹通常呈对称分布,经常反复出现。症状是瘙痒,甚至严重瘙痒,如图所示:

治疗和护理

1.基本治疗

(1)我们应尽最大努力发现和避免环境中常见的过敏原和刺激物,避免抓挠和过度清洁,并注意环境、饮食、防护设备的使用、皮肤清洁方法等。

(2)避免诱发或加重因素:通过详细的病史收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合理使用诊断试验,可以仔细查找各种疑似病因和诱发或加重因素,达到消除病因、彻底治疗的目的。例如,对于低脂血症性湿疹,应去除导致皮肤干燥的因素,对于感染性湿疹,应治疗原发性感染。

(3)皮肤屏障功能保护:湿疹婴儿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易因继发性刺激性皮炎、感染和过敏而加重皮损。因此,保护屏障功能非常重要。应选择对皮肤无刺激的治疗方法,以预防和及时治疗继发感染,并对皮肤干燥的亚急性和慢性湿疹应加入湿润剂。

2.局部治疗

它是湿疹的主要治疗方法,应根据皮损的不同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剂型。

当急性期无水疱、糜烂或渗出时,建议使用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霜或凝胶。大量渗出应选用冷湿敷,如3%硼酸溶液、0.1%盐酸小檗碱溶液、0.1%利凡诺溶液等。如果发生腐蚀但渗出时间不长,可以使用氧化锌油。

对于亚急性皮肤损伤,建议外用氧化锌和糖皮质激素霜。糖皮质激素软膏、硬乳膏、乳剂或酊剂被推荐用于慢性皮肤损伤的外用。保湿剂和角质溶解剂,如20%-40%尿素软膏和5%-10%水杨酸软膏,可以结合使用。

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仍是治疗湿疹的主要药物。初始治疗应根据皮肤病变的性质选择适当强度的糖皮质激素:轻度湿疹建议选择弱糖皮质激素,如氢化可的松和地塞米松霜;严重的肥厚性皮肤损伤提示选择强效激素,如哈西奈德和卤米松霜。中度湿疹建议选用中度激素,如曲安奈德、糠酸莫米松等。那些被怀疑与细菌感染有关的人可以使用外用抗生素制剂或含有抗菌作用的复方制剂。持续应用强糖皮质激素一般不超过2周,以减少急性耐受性和不良反应。

细菌定植和感染通常会诱发或加重湿疹,因此抗菌药物也是外部治疗的一个重要方面。可以选择各种抗生素和化学抗菌药物的外用制剂,也可以选择糖皮质激素和抗菌药物的复方制剂。其他外用药物如焦油、止痒、非甾体抗炎药和其他外用制剂可根据情况使用。

3.系统治疗:

(1)抗组胺药物: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抗组胺药物止痒、消炎;

(2)抗生素:对于广泛感染的患者,建议系统应用抗生素7-10天。

(3)维生素C、葡萄糖酸钙等。具有一定的抗过敏作用,可用于急性发作或明显瘙痒的患者;

(4)糖皮质激素: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适用于病因明确、病因短期消除的患者,如接触性因素、药物性或自敏性皮炎等。对于严重水肿、全身性皮疹和红皮病,也可用于短期控制症状,但必须注意避免全身不良反应和疾病反弹。

(5)免疫抑制剂:应慎用,严格控制适应症。仅适用于其他治疗无效和糖皮质激素应用禁忌症的重症患者,或短期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明显缓解后需要减少或停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4.物理疗法:

紫外线照射疗法对慢性顽固性湿疹有很好的疗效。

5、中医中药疗法:

中药可以内服和外用,并应根据辨证施治。复方甘草酸苷和雷公藤多苷等中药提取物对部分患者有效。应该注意的是,中药还会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损害等。

观察和预防:该病容易复发,建议将您的宝宝带回来定期随访。急性湿疹患者最好每周治疗一次,亚急性患者治疗2周,慢性患者治疗2-4周。

对于复发性和持续性病例,应注意分析是否存在以下情况:

(1)刺激因素;

(2)忽视与过敏原的性接触;

(3)交叉过敏;

(4)继发性过敏:如对治疗中的外用药物过敏;

(5)继发感染;

(6)不利的环境因素和;

(7)不良系统因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