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读过许多关于天文学和数学的书。他勤奋好学,刻苦练习,最终成为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突出成就与圆周率的计算有关。秦汉以前,人们用“一周三周”作为圆周率,即“古率”。后来,人们发现古代圆周率的误差太大,圆周率应该是“一圆直径三周以上”。然而,对于还剩下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一种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线圆”,圆的周长近似为一个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刘辉计算了圆的96边形,得到π=3.14。他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越多,得到的π值就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刻苦研究和反复计算,得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还得到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即近似率和密度率。其中,取六位小数为3.141929,是分子和分母最接近π值在1000以内的分数。要研究祖冲之是如何得到这个结果的是不可能的。如果要用刘辉的“割线圆”法,他必须计算圆内的16384边形,这需要很多时间和劳动。这表明他在学术研究中的毅力和智慧令人钦佩。自1000多年前,外国数学家对祖冲之计算的秘密率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一些外国数学家建议称π =为“祖鲁”。

祖冲之读的是当时的名著,坚持实事求是。他通过比较和分析自己测量和计算的大量数据,发现了过去日历中的严重错误。他勇于改进。当他33岁时,他成功地编纂了大明历,开创了历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祖冲之和他的儿子祖?(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们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当时他们采用了一个原则:“如果能量势相同,产品就不会不同。”也就是说,位于两个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实体被平行于这两个平面的任何平面切割。如果两个横截面的面积相等,则两个实体的体积相等。这个原理在西方语言中被称为卡瓦列里原理,但它是在1000多年后被卡尔·费希尔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斯和他的儿子们在发现这一原则方面的巨大贡献,每个人都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