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校友眼中的一代数学家华、苏

编者按:今天是苏先生逝世一周年(3月17日)。为了纪念苏先生在教育和数学方面的突出贡献,继承和发扬苏先生的精神品质,苏先生的学生华教授在一篇文章中回忆了苏先生带领学生将应用数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往事。40年过去了,华教授仍然记忆犹新。1964年,应上海汽轮机厂副总工程师兼总设计师齐云普先生的邀请,时任复旦大学副校长的苏先生带领三名学生参观了该厂。工厂的沙本子工程师、徐仁发技术员、顾幼文技术员和工人赵文忠参加了招待会。后来,根据萨本兹先生的回忆:“接待苏教授的地方是厂房的接待室。当时,我专门负责测绘和设计6000千瓦的车载电站燃气轮机。它使用了许多螺杆泵。它的几何形状非常复杂,很难制造。工人和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个制造计划。我不知道这是否行得通。苏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我们想邀请他来帮助解决问题,并验证或拒绝这个计划。”正是在工厂有重要的实际生产问题需要解决,学校迫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的时候,双方才有了强烈的合作愿望。我们有几个年轻人有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越来越好的数学大师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要重视基础理论研究,积极开展应用数学研究。听了工厂的介绍后,苏先生表示愿意介入。然而,鉴于他一直在做基础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联系很少,他建议先去现场了解情况。在接待人员的陪同下,苏一行来到车间,看到一台万能铣床,铣床的铣头上有一个蝴蝶状的砂轮,正在快速旋转,磨削工件。我们仔细观察了机床周围,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工人、技术员和工程师耐心地回答了他们。从车间出来,苏先生对三个学生说,“这是一个纯粹的几何问题。这正是我们的几何学家能够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的地方。让我们安排学校的工作。我们会抽出一些时间来帮助他们工作。你觉得怎么样?”学生们同意了。当大家再次在接待室就座时,苏先生立即说道:“我们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需要一些时间来弄清楚工件表面的形状。起初,因为我们不熟悉现实,我们会有一些困难。请工厂的同志们帮助我们。我们将合作完成这项任务。”从此,一种新的厂校合作研究的局面开始了。就在合作研究工作初具规模的时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苏先生被迫中止了这项工作,但他仍然没有放弃,尽管他遇到了许多障碍。他对学生们说,“这项工作必须继续下去。你不应该暂停它。我会在家帮你。”由于苏先生的大力支持,本合作研究只能持续到1967年研究正式完成。后来,在浙江大学和辽宁大学的《数学在螺杆泵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一书的出版说明中,如实地反映了这一点:“上海汽轮机厂的工人和同志们早在1964年就开始了这一新方法的研究和实际试验,并于1967年底与复旦大学的同志们共同撰写了有关工作的总结。”自与上海汽轮机厂合作以来,苏先生一直非常关心实际生产问题。他带领学生参观了许多工厂,如上海鼓风机厂、上海矿山机械厂和上海光学仪器厂。后来,我去江南造船厂做船体数学放样,又去上海工具厂给工人和技术人员上课,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这大大提高了相关产业的科技实力和生产力,促进了这些产业的快速发展。苏先生的研究成果记录在他的手稿中。他的《涂鸦集》记录了丰富的理论研究成果,而他的《数学笔记》中有一些属于应用数学的内容。这些精装练习本记录了他去那些工厂后的研究经历。他发表的几篇应用数学论文可以在《数学笔记》中找到原始资料。后来,这些相关工作的理论部分被写进了《计算几何》一书,成为应用数学中的一部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除了参与产学研合作研究,苏先生还非常重视和支持其他研究者和机构的应用研究。在他的几篇论文发表后,已经有许多要求提供信息的信件。他毫无保留地把它们都寄出去了。例如,江西261队生产部的李锡兰同志就发来了一封信,热切希望以一套螺旋泥浆泵的研究成果和科技信息来支持他们。苏先生立即送来了他的两份文件。苏先生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信念和他的实际工作,影响了越来越多的人,激发了越来越多的理论工作者投身于生产实践。正是在苏先生等数学家的领导下,我国的应用数学研究逐渐成为一种风气,研究水平不断提高。

1978年以前,苏先生只带领少数学生从事应用数学研究。1978年后,他率领一支应用数学大军,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不断实践自己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理念。他开辟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广阔道路,为数学的发展注入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