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面国旗是由女工赵缝制的。老人清楚地记得她缝的旗子长460厘米,宽338厘米。

那是1949年1月,北平宣布和平解放。赵,刚刚在北京美术供应局工作,应政协一届一次会议的邀请,参加了怀仁堂的规划。她把工作分成做窗帘和桌布。在那些日子里,她在缝纫机房里生活和吃饭,日夜踩着缝纫机。

政协会议开幕后的第七天,会议小组的一名成员递给赵一面五星红旗的图案和制作要求,并对她说:“这是新确定的五星红旗样式。生产第一面五星红旗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赵双手捧着新国旗图案,眼里涌出喜悦的泪水。

红旗绸缎和五星黄绸缎是北京著名的“八大吉祥”之首瑞池祥丝绸店的最佳材料。赵小心翼翼地按照尺寸裁剪和缝合。由于当时没有先进的印染技术,旗帜两面都有五角星,她用黄色缎子剪了两颗大五角星和八颗小五角星,然后把它们准确地粘在红色缎子旗帜的正面和背面,一颗一颗地缝制起来。经过日以继夜的缝制,五星红旗被制成了。赵高兴地拉着在场的人去拧秧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