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正在做作业。突然,我哥哥走过来对我说,“肖伟,我想出了一个问题来考验你。问题是:一张0.01厘米厚的纸折叠30次后有多厚“不到一分米!”我脱口而出。我哥哥说,“错了!你最好用你的计算器!”所以,我按了计算器。“啊!最终得分为107374.1824米,比高层建筑高出几百倍。”我看着眼前的“天文数字”,吓了一跳。

哥哥说:“事实上,还有很多其他的例子。例如,如果面团对折一次,会拉出两条面条;如果面团再次对折,将会拉出四条面条;如果面团对折三次,将会拉出八条面条……每次,拉出的面条数量将是上一次的两倍。如果面团被拉出十次,将会有2×2×2×2×2×2×2×2×2×2×2×2×2 = 1024条面条!”

看着哥哥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想:这么小的一个数字居然能计算出这么大的一个数字,真是不可思议!数学真的无处不在。我不仅会从课本上学习数学,还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否则,我会被我哥哥的困难难倒。

评论:在日记中,作者通过他哥哥生活中的小事情,发现了小数据变成大数据的“奇怪”现象。他学到了课本上没有学到的数学知识,并觉得数学无所不在。特别有价值的是,在日记中,作者还用细腻真实的笔触展示了从“脱口而出”到“吓一跳”再到“在课本生活中学习数学”的心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