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杂志最近将克隆狗的诞生和人类基因图谱命名为对生物科学影响最深远的事件。

1只克隆狗“斯内普”诞生了

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狗Snaby于2005年8月3日在韩国首尔亮相。这项活动不仅是《时代》杂志今年最酷的发明,也是今年影响生物科学最深远的五大事件之一。

三个月大的斯纳比是一只阿富汗猎犬。首尔大学教授黄禹锡领导的研究小组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成功克隆了它。由于狗目前被科学界认为是最难克隆的动物,斯内普的诞生震惊了生物学家。

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各国相继克隆了小鼠、牛、山羊、猪、兔、猫、马和人的干细胞胚胎,但成功克隆狗却是世界上第一。几乎所有的动物都在成熟期排卵并受精。只有狗的卵在发育早期离开卵巢,并在向子宫和输卵管移动的过程中逐渐成熟。因此,科学家认为狗是最难克隆的动物之一。

韩国研究人员在提取鸡蛋的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他们从“斯内普”和“母亲”的身体里取出一个鸡蛋,从里面取出细胞核,将他们“父亲”耳朵里的细胞核注射到鸡蛋里,然后将加工成功的鸡蛋植入他们的“母亲”体内,等待胚胎发育成长,直到小斯内普出生。

黄禹锡认为,克隆结果不仅有助于拯救濒危动物,而且主要针对治疗性胚胎干细胞的研究。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用狗来研究如何治疗人类疾病。

(2)建立禽流感预警机制

今年11月20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保护迁徙物种组织宣布,他们将联合建立一个全球禽流感预警系统,以跟踪和绘制鸟类迁徙路线图,帮助各国政府更好地预防由鸟类迁徙引起的禽流感传播。

根据预警机制,迁徙路线上的国家和地区将被告知鸟类迁徙的时间和地点,从而为当地政府提供决策依据。这项措施也使专家能够警告家禽饲养者将他们的家禽从候鸟的栖息地移走。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保护移栖物种组织的官员罗伯特·赫普沃斯说,所有信息都将收集并集中在国际计算机系统中,该系统将不断更新,以有效观察候鸟的移栖模式。该预警系统主要包括绘制各国湖泊、沼泽和其他湿地的详细地图,明确鸟类的迁徙路线和特定季节,并对潜在危险区域发出警告和预防建议。

然而,在现实中有效实施预警机制仍有许多障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说:“对某些鸟类来说,我们仍然不太清楚它们的飞行路线。”联合国卫生专家表示,该项目的第一阶段将在6个月内投入运行,整个项目的运行将需要两年时间。

挤进教室的智能设计理论让美国教育界大吃一惊。

3“智能设计理论”成为被告

“智能设计理论”,相信超自然生物的创造,于9月26日在宾夕法尼亚州法院被起诉。这场审判被视为进化和创造论之间的又一次冲突,其结果可能会对美国教育部门产生重大影响。

今年8月,宾夕法尼亚州的多佛学区要求其学校向12年制小学(相当于中国初中三年级)九年级生物班的学生宣读一份声明,称“智能设计理论”是一种不同于进化论的理论,用以解释生物学的起源,并向学生推荐“智能设计理论”作为参考书。为此,来自8个学生家庭和美国民权联盟的11位家长将学区告上了法庭。

“智能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物是某种超智能设计的产物,不是通过进化和自然选择产生的。尽管美国主流科学界指出“智能设计理论”只是一种新的“创造论”,但随着近年来宗教保守主义者在美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它仍在一些地区赢得市场份额。

据当地媒体报道,美国14个州没有反对将“智能设计理论”引入课堂。今年八月,堪萨斯教育委员会在新的教学大纲草案中发布了“智能设计理论”。美国总统布什也表示,进化和“智能设计”应该“公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