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月球南极将会有一个由中国领导的多国月球研究站。”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在接受本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要努力弘扬探月精神,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太空强国的梦想。

“嫦娥四号”有望取得重大突破

所有科学有效载荷工作正常,探测数据的接收和处理顺利。在此基础上,将逐步获得丰富的科学研究成果。最近,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再次被唤醒,并在当天的第三个月执行科学探测任务。

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的总设计师,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的一举一动都在阻挡着吴的思想。吴说,嫦娥四号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在醒来后工作正常,玉兔二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行走了150米,创下了中国探月工程的最长记录。在此期间,登陆器使用自行开发的同位素电源测量月夜的月温度。世界上第一次测得的月最低气温是零下190度,刷新了国际上对月最低气温零下180度的认可。

这是中国探月工程历史上第一次开展国际载荷和联合探测,扩大了我们在月球空间科学领域的研究能力,增强了中国在空间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吴·说:“在月球背面进行科学探索获得的每一个数据都是人类获得的第一个数据,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

吴介绍说,嫦娥四号任务取得了几个重要的“第一”:

——首次实现月球背面的登陆和巡逻探测;

——首次通过发射中继星实现了月球背面与地球之间的通信;

-首次在大约200米处获得月球背面月球表面浅层的地质剖面。

-首次在月球和地球上进行激光测距技术实验。

……

在项目目标完成后,嫦娥四号的任务被转移到科学探索阶段。吴说,嫦娥四号的科学探索内容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亲自探索着陆区的地形。我国首次获得了月球背面的地质剖面,探测到了月球表面以下100-200米的地质结构和分层,这有助于研究月球背面地质的起源和形成以及月球年龄等科学问题。第二个是探索月球周围的空间环境,包括宇宙辐射、太阳辐射和太阳耀斑爆炸对月球空间的影响。第三是对月球背面物质成分的初步探测。

“这些研究是人类的第一次。他们取得了最初的成果,并将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他说。

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

未来十年,中国将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国际月球研究站。

嫦娥四号作为整个探月工程“绕月、降月、返月”的三步战略,以及连接月球探测工程上、下四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无疑是人类空间探测史上的一小步。吴说,中国将在未来十年内在月球南极建立一个国际月球研究站,中国将进入世界航天强国的前列。

"中国的探月工程起步较晚,但起点很高."吴强调,中国不是简单地在世界上重复同样的水平,而是通过自己独特的方案和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实现月球探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以低成本、高成功率取得了“五战五胜”。

2019年底,中国计划实施嫦娥五号任务。这也是我们对月球探测项目“盘旋、降落和返回”三步策略的最后一步。吴说,嫦娥五号的整个探测系统和其他技术系统准备充分。嫦娥五号计划在月球表面的一个选定区域着陆,收集月球样本并将样本返回地球。“嫦娥五号”计划通过地表取样和钻探收集月球土壤,为中国科学家提供足够的样本进行研究。"

吴说,随着嫦娥五号今年从月球返回,以及明年发射第一颗火星探测器等标志性工程的实施,中国将成为世界航天强国之一。在未来十年左右的时间里,月球南极将会有一个由中国领导的多国月球研究站。

中国计划为人类探月做出贡献

吴说,中国探月工程坚持和平利用、合作共赢的基本原则,自愿开放部分资源,帮助携带多国科学仪器设备,逐步向世界开放有价值的原始探测资料,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和广泛赞誉。这是人类探月活动中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向更深空间转移的中转站,具有独特的位置、环境和物质资源,是人类开发和利用空间的首选目标。月球科学研究对促进空间科学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吴认为,目前,世界各国都把重点放在月球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期探索上。自1958年以来,世界已经进行了120多次探月活动。自本世纪以来,世界目睹了第二轮月球探索。中国的探月工程“五战五胜”正在国际探月领域从“跟随”走向“领先”。

吴说,探月工程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在科技、设施、人才、管理等方面引领月球研究站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国提出的以“规划对接、联合设计、合作实施、成果共享”的方式建设月球研究站的建议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月球科学研究站是解决月球关键科学问题、聚集全球优势科技资源、构建新型空间治理体系的重要举措。加快推进月球研究站项目,将为人类探索月球贡献中国的智慧、中国的计划和中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