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协举办了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主编论坛,讨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会上,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国院士、挪威科学院外国院士、国际动物学学会(ISZS)主席、《综合动物学》主编张志彬等专家作为特邀专家做了精彩发言,部分精彩内容现摘录于读者。

作者:张志彬,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欧洲科学院外国院士,挪威科学院外国院士,国际动物学会主席,《综合动物学》主编

在2004年于北京举行的国际动物大会上,我们成立了国际动物学会。为了引导和促进国际动物学的发展,有必要创办一份社会杂志。当时,在中国申请新的序列号非常困难。因此,与著名的国际出版商威利-布莱克威尔合作创建了一个电子出版物。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科学院的支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综合动物学已经连续四年进入SCI Q1,在国际动物学领域排名前20%,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拥抱网络时代

走特色之路,办好一流期刊和平台

中国科协推动中国建立一流的学会和期刊是非常必要的。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出版社和编辑部门都有国界,涉及优先权、发言权、知识产权和科技战略资源。我国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在世界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然而,目前我国许多创新性文章在国际知名期刊上发表时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阻力。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期刊平台。

要成为一个科技强国,中国必须拥有大量的科技平台,否则将失去在科技竞争中的主导地位和话语权。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平台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历史机遇,因为期刊出版的形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这类似于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出现对实体商店和银行等传统形式的影响。传统期刊出版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冲击。由于互联网、移动支付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的出现,国际出版集团垄断科技成果出版平台和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信息革命的大好时机,整合民族期刊和出版资源,构建一个免费、开放、共享的期刊出版平台,走中国特色、世界标准的办刊之路。

充分发挥中国的制度和市场优势

组织突出贡献和出版资源

目前,全球期刊出版和评价体系仍以欧美国家为主。我们必须另辟蹊径,建立一个由中国、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主导的全新平台和评估体系。目前,中国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快速增长,完全有能力自主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期刊平台和评价体系。中国发表和引用的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拥有一大批作者和读者。高铁、互联网、移动支付和网上购物等许多行业的崛起都得益于巨大的市场,因此我们丰富的科研资源和期刊出版市场也是我们的竞争优势。要利用国家体制和市场优势,组织期刊出版资源,组织优秀稿源,支持建设一批一流期刊和平台。当然,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高水平的国家设计、国家政策和财政支持,以及科研评价体系的调整。建议科协联系国家有关部门,共同实施和推进中国世界级期刊平台建设。

创建一个由你自己主导的国际组织或联盟

扩大国际合作基础,支持一流期刊和平台建设。

国际一流期刊和平台的建设离不开国际一流社会的建设。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目前,欧美国家著名期刊的影响范围主要是欧美国家。然而,目前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需求都很快,这是未来科学技术的增长点。然而,他们的科学家也缺乏面向世界的期刊平台。我们要结合实施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建立一批国际科学组织或联盟,共同创建期刊和平台,汇聚和壮大全球科学家群体,拓展全球科技市场。例如,我们的“综合动物学”的定位是依靠国际动物学学会,同时考虑到影响因素,注重发表中国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注重开发全球市场和影响。我们出版了大约三分之一来自发达国家的手稿,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三分之一来自其他发展中国家。经过12年的发展,影响因子不仅跃居160余种国际动物学期刊的前列,而且显著增加了全球的订阅量和使用量,产生了广泛的世界影响。世界上有4342个科研单位付费阅读这本杂志。订购这份杂志的科研单位有34个,8000多份以不同版本出售。各种指标表明,该期刊得到了国际同行和学术界的高度认可和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