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真空吸尘器的发明。

1901年,英国土木工程师布斯去伦敦莱斯特广场的皇家音乐厅观看吸尘器的演示。这种集尘器严格来说应该叫做吹灰器,它利用压缩空气产生的强大气流将灰尘吹进容器。用吹灰器除尘后,地面是干净的,可吹的灰尘让人窒息。布斯认为这种方法不好,因为很多灰尘无法吹入容器。他认为,从这一点来看,如果相反的是真的,“真空”可行吗?布斯首先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实验:他把一块手帕放在椅子的扶手上,然后用嘴吸进空气。结果,手帕上覆盖了一层灰尘。试验证明,吸尘是可行的,优于吹尘。当时,他制造了一个真空吸尘器,使用一个强大的电泵将空气吸入软管,并通过布袋过滤灰尘。1901年8月,布斯获得了一项专利,成立了一家真空吸尘器公司,但没有出售真空吸尘器。他在车厢上安装了一个由汽油发动机驱动的真空泵,在门口工作,并把三四根长软管穿过窗户放入房间收集灰尘。我们今天使用的真空吸尘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2)送礼。

一个中国人移民到美国,因为他想打官司,他对他的律师说,“我们应该请法官什么时候出来还是给他一些礼物?”律师一听,吓了一跳,说道:“决不!如果你给法官一份礼物,你的诉讼肯定会失败。”中国人说,“这怎么可能?”律师说,“你给法官送礼物是不是不对?”几天后,律师打电话给他的客户:“我们的诉讼赢了。”中国人淡淡地说:“我早就知道了。”律师好奇地问,“这怎么可能?”中国人说,“我给法官送了一份礼物。”律师几乎跳了起来,大声说道,“这不可能吗?!”中国人说,“我确实送了礼物,但是我把对方的名字写在了邮寄名单上。”

(3)金边凤尾裙。

一个裁缝吸烟时不小心掉了烟灰,在一条高档裙子上烧了一个洞,使它成为一个残留物。为了弥补损失,裁缝凭借高超的技艺,在裙子上的小洞周围挖了许多小洞,并用金边小心翼翼地装饰起来。然后,他把它命名为“金边凤尾裙”。这条金边凤尾裙不仅卖得好,而且代代相传。它非常受欢迎,生意也非常兴隆。

以上三个小故事实际上使用了三种逆向思维方法:逆向转化法、转化法和缺陷法。

(1)反转型和逆向思维。

这种方法指的是从已知事物的相反方向思考并产生创造性想法的方法。这种方法经常从事物的功能、结构和因果关系三个方面进行逆向思维。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布斯从吹灰尘的反面考虑,从而发明了真空吸尘器并取得了成功。格雷特尔教授也使用这种逆向思维。纳米材料是对晶体结构进行逆向转换思维,以“缺陷”为主体而发明的新材料。

(2)转换逆向思维。

这是指在研究一个问题时,由于解决问题的方法受阻,而转换到另一种方法或思维的角度,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的思维方法。

在上面的第二个故事“送礼”中,赢得诉讼的中国人使用了这种思维方式。如果法官送礼会让法官觉得自己错了,会输掉这场诉讼,那么,另一方面,如果法官收到了对方的礼物,那么法官肯定会认为对方错了,会赞成打赢这场诉讼。因此,这个人以对方的名义给了法官一份礼物,并把法官拉到了自己的阵营。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实际上是运用转换逆向思维方法的一个例子。面对儿童掉入水箱的情况,传统的想法是如何找到一种方法让他们从水箱中掉出。司马光不能靠爬进缸里救人来解决问题,于是他改用另一种方法,用逆向思维的方法,砸缸救人,让水(缸)离开落水的人,成功地解决了问题。

(3)弱势逆向思维方法。

这是一种利用事物的缺点,把缺点变成有用的东西,把被动变成主动,把缺点变成优点的思维方式。这种方法的目的不是克服事物的缺点。相反,它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并找到解决方案。

在上面的第三个故事,“金边凤尾裙”,裁缝使用了有缺陷的逆向思维模式。如果一条高档裙子被烧成一个洞,它的价值和美感将会大大降低,但是聪明的裁缝并不急于去修补它,因为他知道即使修补得很好,也很难隐藏它的痕迹。因此,他采用了逆向思维的方法,既然没有办法掩盖这一缺点,不如大方地表现出来。结果证明他是对的。他发明的金边凤尾裙非常受欢迎。它不仅没有贬值,而且价值翻了一番。

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有很多变废为宝的例子,这些都是逆向思维的产物。例如,金属腐蚀是一件坏事,但人们利用金属腐蚀的原理来生产金属粉末或电镀,这丰富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采用积极的思维方式。可以说,积极思维是人们习惯性的思维方式。然而,有时候,积极的思考往往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此时,我们需要从不同的方向思考,这可能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结果。逆向思维能让我们找到一种新的方法,在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取得成就,并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赢得胜利。逆向思维可以让我们在众多解决方案中找到最佳方法。逆向思维可以简化一些复杂的问题。逆向思维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物,解决一些难题。在科学技术发展的漫长过程中,这样的案例并不缺乏。格雷特教授关于纳米材料的新想法就是其中之一。法拉第的磁效应和电磁感应定律也是逆向思维方法的成功应用。当我们遇到无法解决的难题时,我们不妨用逆向思维来思考。也许这个难题不再是难题了。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意识地训练自己逆向思考是非常重要的。

摘自清华出版社授权的《科学技术史与方法论》

推荐:一本“透视”科学技术史、科学技术史和方法论的书